说书
说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ō/shuì/yuè shū曲艺名词。通常指说讲或说唱故事的曲种,如评书、评话、弹词、鼓书等。只唱不说的曲艺俗称“唱曲”。
赞哈
赞哈的同义词反义词
zàn hā/hǎ/hà傣族曲艺曲种。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赞哈”为傣语歌手之意。演出时一人一笛或两人合作,多演于吉庆时日。曲调具朗诵风格。传统曲目多为民间传说,也有即兴编词的歌唱。
乡谈
乡谈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ng tán曲艺术语。江浙一带的曲种,如苏州评弹中,称方言为“乡谈”。一般在模拟书目中的人物语言时使用。宋元时已有用学说方言招揽观众的“学乡谈”。北方一带的曲种称乡谈为“倒口”。
依玛堪
依玛堪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mǎ kān1.赫哲族曲种。无乐器伴奏的说唱形式。依靠口头流传。有长篇﹑中篇﹑短篇三种曲目,书目相传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国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
利川小曲
利川小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lì chuān xiǎo qū/qǔ1.曲艺曲种。曾流行于湖北利川的茶兴﹑南坪一带。现知曲牌有《龙抬头》﹑《龙摆尾》﹑《银纽丝》等近三十个,联曲体。有坐唱和走唱两种形式。传统曲目有《十二月》﹑《骂保长》等。此曲种于解放前即已湮没,解放后被重新发掘。
单弦
单弦的同义词反义词
dān/shàn/chán xián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等部分地区。清光绪年间,曲艺艺人随缘乐以八角鼓的曲调,自编曲词,自弹三弦自唱,后发展为独立曲种。曲目都为短篇。
双簧
双簧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huáng①一作“双黄”。曲艺曲种。流行于全国各地。演员两人,一人坐前,一人藏后;藏后者说唱,前坐者按说唱内容表演各种动作,使观众感到如前坐者说唱一样。演出多以滑稽取胜。相传起源于清代曲艺演员黄辅臣。黄晚年嗓喑,演出时只能由其子蹲在椅后说唱,后人模仿而成为另一曲种。②比喻双方的行动表面上似乎无关,其实按秘密约定进行,互相配合:他们两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唱的是一出双簧。
大本曲
大本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běn qǔ白族曲艺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相传明代已经形成。一人说唱,另一人弹三弦伴奏。有南腔和北腔两个流派。传统曲目除白族民间故事外,也有依据汉族戏曲故事改编的作品。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dōng kuài shū曲艺曲种。流行于山东和华北、东北各地。起源于山东济宁等地,原名“武老二”,专演梁山英雄武松故事。1951年定名“山东快书”。演员以铜板或竹板击拍,以较快节奏念诵唱词。唱词基本为七字句。传统曲目多为英雄除暴安良故事。
手面
手面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ǒu miàn1.手段;本领。 2.指作事的排场或用钱的宽紧。 3.曲艺术语。评弹等曲种演唱中所作的捋须﹑抖袖﹑拨闩开门﹑上马下马﹑舞刀挽弓等动作。用以刻画人物形象和交代故事情节,与戏曲中的"身段"大致相同。由于表演者不化妆,这些动作都是虚拟的。昆剧也称动作为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