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赏千惠子(1941- )
倍赏千惠子(1941- )的同义词反义词
bèi shǎng qiān huì zǐ (1941- )日本电影演员。女。1961年从影。先后主演《二十一岁的父亲》、《雾之旗》、《幸福的黄手帕》等影片。曾获文部大臣奖。
剪书
剪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jiǎn shū1.中国曲艺术语。苏州评弹等曲种称演员在某地或某书场一个时期演出结束,为剪书。
刘宝全(1868-1942)
刘宝全(1868-1942)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bǎo quán (1868-1942)京韵大鼓演员。原名毅民,河北深县(今深州)人。初在农村说唱木板大鼓,后到天津,先后师从宋五、胡十、霍明亮。从其他曲种和戏曲艺术中吸取养料,依照北京语音创造了京韵大鼓。嗓音宏亮清脆,唱腔丰富多变,世称“刘派”。代表作有《长坂坡》、《大西厢》等。
刘琼(1913- )
刘琼(1913- )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qióng (1913- )电影演员、导演。湖南湘阴人。曾在上海法学院学习。1934年从影。1947年去香港,1952年回上海。1988年因在影片《死神与少女》中的出色表演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表演特别奖。曾主演《国魂》、《女篮5号》,导演《青春之歌》、《阿诗玛》等影片。
包银
包银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yín旧时戏院按期付给剧团或主要演员的约定的报酬。
周信芳(1895-1975)
周信芳(1895-1975)的同义词反义词
zhōu xìn fāng京剧演员。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六岁学戏。长期在上海演出。擅长做功和念白,唱腔苍劲浑厚,世称“麒派”。代表剧目有《四进士》、《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等。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上海京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有《周信芳戏剧散论》、《周信芳舞台艺术》等。
坐弦
坐弦的同义词反义词
zuò xián1.旧时北方的一些曲种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天津时调等演出时,常有一名三弦乐师在后台等候,称"坐弦"。遇演员无弦师或固定弦师未到场时,便由坐弦顶替。
姚水娟(1916-1977)
姚水娟(1916-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o shuǐ juān (1916-1977)越剧演员。浙江嵊县人。女。十五岁学艺,演花旦。唱腔朴质委婉,对越剧“四工调”有所革新。擅演《碧玉簪》、《琵琶记》等剧。曾任中国剧协浙江分会副主席。
尹桂芳(1919- )
尹桂芳(1919- )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n guì fāng (1919- )越剧演员。浙江新昌人。女。十岁学艺,演小生。1938年到上海,1944年参加“新越剧”的改革活动。1946年组建芳华剧团,1959年随团落户福建。唱腔潇洒流畅,世称“尹派”。擅演《红楼梦》、《沙漠王子》、《盘妻索妻》等剧。
底层
底层的同义词反义词
dǐ/de céng一译《夜店》。剧本。苏联高尔基作于1902年。通过描写帝俄时期麇集在下等客店里的工匠、小偷、妓女、演员、没落贵族等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帝俄社会的腐朽和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