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国

盟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ng guó1.缔结条约结成同盟的国家。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

纳粹党

纳粹党的同义词反义词
nà cuì dǎng德国法西斯政党。正式名称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社会主义”一词缩写的音译。1920年正式成立,不久希特勒成为党魁。1923年曾被取缔。1925年重建,大肆煽动日耳曼民族主义情绪。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次年希特勒为总理后,成为执政党。不久建立一党专政,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垮台,1946年被宣判为犯罪组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sù d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tiāo yuē/yāo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签约后不久,德国即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的同义词反义词
nuò màn dǐ/de dēng lù/li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3年5月,英、美首脑华盛顿会议决定,于次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登陆部队在海空军的掩护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登陆,为第二战场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轴心

轴心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óu xīn1.轮轴。详"轮轴"。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集团,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轴心国

轴心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óu xīn guó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法西斯德、意、日三国。1936年10月,德、意签约结盟,称“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也参加这个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国于1940年2月又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

二战

二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èr 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

制度学派

制度学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ì dù/duó xué pài美国经济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等。认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法律和伦理等,而不是市场。强调制度和结构分析,并将制度解释为人类本能与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支配人们行动和思想的习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触动其所有制,主张社会改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为新制度学派。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fā zhǎn jīng jì xué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

史里芬计划

史里芬计划的同义词反义词
shǐ lǐ fēn jì huá/huà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12345 共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