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约

商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yuē/yāo1.国家之间缔结的通商条约。 2.商量约定。

商道

商道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dào1.通商的道路。

商部

商部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bù1.清末中央政府成立的掌管通商及运输等事务的部门。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tiān jīn tiáo/tiāo yuē/yāo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为:增开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到内河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士可入内地传教;外国可派公使进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官。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退出天津。

广州市

广州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guǎng zhōu shì广东省省会。在省境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西、北、东三江汇合处,京广、广九、广茂三铁路交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楚庭。1918年设市政公所,1925年设市。人口385万(1995年)。为中国南方重要城市,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工商业发达,特产以象牙雕刻、玉雕、广彩、广绣、檀香扇等著名。黄埔港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自1957年起,每年两次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1984......更多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lǐ gè/gě guó shì wù yá mén1.清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清咸丰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

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的同义词反义词
zǒng lǐ yá mén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初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初由恭亲王奕䜣主持。主要职责是:办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海关、海防、制造、路矿、学校等项事务。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1901年改组为外交部。

沈葆桢(1820-1879)

沈葆桢(1820-1879)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ěn/chén bǎo zhēn (1820-1879)清末官员。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对开发台湾有所贡献。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水师,督办海防,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海禁

海禁的同义词反义词
hǎi jìn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明清两代都有过这种禁令。

虎门条约

虎门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hǔ mén tiáo yuē又称《虎门附约》。《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1843年,清政府代表与英国代表在虎门签订。主要内容为: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人可在五处通商口岸租地建屋,这一规定后来成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借口。
12345 共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