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十六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shí liù guó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双层经营
双层经营的同义词反义词
shuāng céng jīng yíng也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指农民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中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采取的生产经营方式。分散经营,就是以农民家庭为单位,承包集体的土地或其他生产任务,进行自主生产,自负盈亏;统一经营,就是由村级集体组织管理土地,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作物布局,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播、排灌、防治病虫害、加工农产品等服务。
古鉩
古鉩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xǐ1.先秦印章的通称。鉩,即玺。古鉩印面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多变,不易辨识,形式多样。秦统一六国,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材料多数是铜,间有银和玉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同义词反义词
kěchí xù fā zhǎn指自然、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社会发展。发展过程中,在不牺牲后代人需求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号子
号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o/háo zǐ集体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等所唱的歌,大都由一个领唱,大家应和。
同一
同一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tòng yī1.共一,合一;统一。 2.相同;同样。
同心协德
同心协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xīn xié dé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德
同心合德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xīn hé dé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文共规
同文共规的同义词反义词
tóng wén gòng guī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商鞅(约前390-前338)
商鞅(约前390-前338)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g yāng/yàng (yuē/yāo qián 390-qián 338)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本姓公孙。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一说前359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因封地在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诬陷,车裂而死。著有《商君书》,今存二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