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秀子(1924- )

高峰秀子(1924- )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o fēng xiù zǐ (1924- )日本电影演员。女。五岁开始上银幕,1938年因在《作文课堂》一片中扮演小角色成功,成为东宝电影公司童星演员。40年代末开始扮演青年女性,先后主演《二十四只眼睛》、《卡门回故乡》等五十余部影片。曾获文部大臣奖。

髦儿戏

髦儿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máo ér/er xì/hū1.旧时全部由青年女演员组成之戏班或演出的戏。清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于京沪等地,多演唱京剧。清裕德菱《梨园佳话.馀论.女伶》:"女剧沪上谓之髦儿戏。髦﹐盖髻也。昔时妇人拖长髻而作男子冠服,致足笑人﹐故有此称﹐非时彦之谓也。"一说﹐原称"毛儿戏"。因创始班主名李毛儿﹐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雅琴﹞又预备叫一班髦儿戏来﹐当日演唱。"张友鹤校注:"一种由女演......更多

髯口

髯口的同义词反义词
rán kǒu1.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魏长生(1744-1802)

魏长生(1744-1802)的同义词反义词
wèi cháng/zhǎng shēng (1744-1802)清代秦腔演员。字婉卿,四川金堂人。十三岁学艺,演花旦。1779年到北京演出,一时轰动。表演自然细腻,勇于创新,但有色情成分。

魔术

魔术的同义词反义词
mó shù也叫“幻术”、“戏法”。杂技节目。演员以巧妙手法,造成观众视听上的错觉而产生神秘感。习惯上,通过暗藏挟带来表演各种物件、动物、水火等增减、隐现变化的称“戏法”;较多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机械装置表演各种变化的称“魔术”。中国魔术远在汉代已经盛行,是百戏的重要内容。

鲍嘉

鲍嘉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o jiā(humphreybogart,1899-1957)美国电影演员。肄业于马萨诸塞州菲利普斯学校。1930年从影。一生主演《马尔太之鹰》、《卡萨布兰卡》等七十余部影片。其中,《非洲皇后》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鲍方(1922- )

鲍方(1922- )的同义词反义词
bào fāng (1922- )电影演员、导演。安徽歙县人。广西大学法律系毕业。1948年在香港从影,先后在《一年之计》、《新寡》、《故园春梦》等近五十部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后任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颇获好评。

黄宗英(1925- )

黄宗英(1925- )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zōng yīng (1925- )电影演员,作家。浙江瑞安人。女。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47年从影,先后主演《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65年后专事创作。有散文集《星》、《桔》以及《黄宗英报告文学选》等。

黎园子弟

黎园子弟的同义词反义词
lí yuán zǐ dì/tì/tuí1.泛指戏曲演员。黎,通"梨"。

鼓词

鼓词的同义词反义词
gǔ cí明清曲艺形式。从词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北方。演出时演员自击鼓板,无弦乐伴奏。书目多为中长篇,内容以历代征战和公案故事为主。清代以来的大鼓,与鼓词有一定渊源关系。
4142434445 共4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