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德事件

苏台德事件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sù tái/tāi dé shì jiàn1938年法西斯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西北边境苏台德区的事件。这一地区居民多为日耳曼人,在德国挑动下,当地德意志党不断进行反政府活动,要求“自治”,希特勒乘机干涉,并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9月,英、法为自身利益,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苏台德区遂为德国侵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sù d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tiāo yuē/yāo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签约后不久,德国即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苏维埃

苏维埃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 wéi āi1.原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叫“苏维埃”。

英法联军之役

英法联军之役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g fǎ lián jūn zhī yì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mò/mù sī kē bǎo wèi zhàn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一百八十万人、大量坦克和飞机向莫斯科大举进攻。苏军顽强抵抗,并于12月6日发起反攻,至次年4月20日反攻胜利结束。德军损失五十万人,希特勒的“闪击战”计划宣告破产。

菊池宽(1888-1948)

菊池宽(1888-1948)的同义词反义词
jú chí kuān (1888-1948)日本作家。京都大学毕业。曾创办《文艺春秋》杂志。1937年被选为艺术院会员。1942年任日本文学报国会创立总会议长和大东亚文学者大会议长,积极参与侵略战争活动。著有长篇小说《忠直卿的行状》、《珍珠夫人》和剧本《父归》等。

萧何(?-前193)

萧何(?-前193)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hé/hē/hè (?-qián 193)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县吏,助刘邦于沛县起兵。入咸阳后,收取秦政府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及民间疾苦的概况。楚汉战争中,推荐韩信为大将军统兵作战,自己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汉朝建立后封为酂侯。后又协助高祖先后消灭韩信、陈、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萧甬铁路

萧甬铁路的同义词反义词
xiāo yǒng tiě lù从浙江萧山经绍兴到宁波北仑港。长185千米。始筑于清末,1937年修至曹娥江边。抗日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建国后复修,1959年修通。1985年延伸至北仑港。是浙江港口城市宁波和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

血刃

血刃的同义词反义词
xuè/xiě rèn血沾刀口,指杀人:三军投降者,俱免血刃。引申指战争:不知血刃起中原。

袁世凯(1859-1916)

袁世凯(1859-1916)的同义词反义词
yuán shì kǎi (1859-1916)北洋军阀首领。河南项城人。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后奉命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戊戌变法时,出卖维新派。任山东巡抚时,镇压义和团。后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军机大臣,扩编北洋军,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武昌起义时,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威胁孙中山让位,并挟制清帝退位,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后又解散国会,撕毁约法......更多
4142434445 共9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