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磬
踢磬的同义词反义词
tī qìng1.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石磬作表演。
蹬技
蹬技的同义词反义词
dēng/dèng jì杂技节目。明代已有这类表演。演员仰卧在特制的凳上,双脚向上,用脚尖、脚底掌握所蹬物体,做出翻滚、旋转等动作。常见的有蹬桌子、蹬板、蹬梯、蹬坛子、蹬人等。现代更有“轻蹬技”,演员以双足耍弄绸伞、彩巾等,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
邱岳峰(1922-1980)
邱岳峰(1922-1980)的同义词反义词
qiū yuè fēng (1922-1980)配音演员。福建福州人。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专科学校。当过话剧演员。1950年起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先后为《伟大的公民》、《科伦上尉》、《悲惨世界》、《凡尔杜先生》等二百多部外国影片配音。
郑君里(1911-1969)
郑君里(1911-1969)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jūn lǐ (1911-1969)电影演员、导演。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毕业于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1932年从影。抗战时期任上海救亡演剧三队队长。1946年后任昆仑影业公司编导委员会委员。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主演影片有《大路》、《新女性》等。导演影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作)、《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等。
郭顺时
郭顺时的同义词反义词
guō shùn shí1.元代杂剧演员郭顺卿,别号顺时秀。歌喉动听,世称郭顺时。
陈波儿(1910-1951)
陈波儿(1910-1951)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bō ér (1910-1951)戏剧、电影演员。广东汕头人。女。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6年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中国影协常委。主演影片有《桃李劫》、《生死同心》等。曾编导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陈爱莲(1939- )
陈爱莲(1939- )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 ài lián (1939- )舞蹈家。广东番禺人。女。少时入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学员班。1954年入北京舞蹈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担任主要演员。曾在第八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以《春江花月夜》、《蛇舞》、《弓舞》、《草笠舞》获四枚金质奖章。
韩世昌(1897-1977)
韩世昌(1897-1977)的同义词反义词
hán shì chāng (1897-1977)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丰富昆曲演技,以身段优美、神情逼真著称。擅演《闹学》、《思凡》、《痴梦》等。曾任北方昆剧院院长。
飞车走壁
飞车走壁的同义词反义词
fēi chē/jú zǒu bì杂技的一种,演员骑着自行车或开着摩托车和特制的小汽车,在口大底小的木制的圆形建筑物内壁上奔驰。
马连良(1901-1966)
马连良(1901-1966)的同义词反义词
mǎ lián liáng (1901-1966)京剧演员。字温如,北京人。回族。九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艺。演老生。出科后吸收诸家之长,形成唱腔甜润酣畅,做工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世称“马派”。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清风亭》等。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专科学校校长。有《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