鹈鴂
鹈鴂的同义词反义词
tí jué1.鸟名。即杜鹃。《楚辞.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王逸注:"鹈鴂﹐一名买?﹐常以春分鸣也。"一说鹈鴂与杜鹃为两种鸟。洪兴祖补注:"按《禽经》云:嶲周﹐子规也。江介曰子规﹐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鸣而草衰。注云:鶗鴂﹐《尔雅》谓之鵙﹐《左传》谓之伯赵。然则子规﹑鶗鴂﹐二物也。"
黄册
黄册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cè1.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2.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
黄明
黄明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g míng1.清明前一日称黄明。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大清明》:"按吾邑(指德清)于清明前一日为黄明﹐后一日为白明日。"一说﹐指清明之后一日。参阅清崔应榴《摊饭续谭》。 2.松脂的一种。
一夔
一夔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kuí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后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一赐乐业教
一赐乐业教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 cì lè yè jiào1.古代入居中国的犹太人对其犹太教的专称。"一赐乐业"是希伯来文yisr?ēl,即"以色列"的古音译。其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一说在五代后汉(947-950年);一说在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并在开封府建犹太寺。
七襄
七襄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xiāng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明周祈《名义考.七襄》。 2.指织女星。 3.指精美的织锦。 4.谓反复推敲。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三准
三准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zhǔn1.指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管子.轻重甲》:"故知三准同策者,能为天下。不知三准之同策者,不能为天下。"马非百新诠引尹桐阳云:"三准者,一调高下,二分并财,三散积聚也。"一说指万物通﹑万物运﹑万物贱三条准则。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语。
三十六书
三十六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shí liù/lù shū1.三十六封有关隋兵渡江的告警文书。宋范成大《胭脂井》诗:"三十六书都莫恨,烦将歌舞过扬州。"沈钦韩注:"《大业拾遗録》:炀帝梦见陈后主,语云:'三十六封书,使人恨恨。'前人莫解何谓。盖隋兵渡江警书为张贵妃所沈阁者。"一说三十六非实数,极言其多。
三危
三危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wēi1.三件可危之事。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三危既宅。"孔传:"三危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歡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三危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甘肃敦煌三危山即古三危。一说在甘肃岷山之西南。一说在云南。参见"三危山"。
三危山
三危山的同义词反义词
sān wēi shān1.在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属祁连山脉。三峰耸峙,其势欲坠,故名。西与大沙山间有著名的敦煌石窟。《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一说即指此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三危山在炖煌县南。" 2.传说中的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