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ào xiōng dì guó欧洲封建帝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统治者迫于内外矛盾,与匈牙利贵族妥协,建立二元制帝国。帝国分为奥、匈两部分,同为主权国家,有各自的议会和政府,奥地利皇帝兼为匈牙利国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于1918年瓦解,分别建立起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的同义词反义词
duì wài guān xì/jì1. 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对外政策的明显结果;泛指国际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领域。
强权政治
强权政治的同义词反义词
qiáng/qiǎng/jiàng quán zhèng zhì不尊重别国独立和主权,以经济、军事实力强行对别国进行控制、干涉的政策。实行强权政治的国家总是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军事手段达到政治、经济目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以及霸权主义往往凭借强权推行其对内对外政策。
德意志邦联
德意志邦联的同义词反义词
dé yì zhì bāng lián1815年德意志各邦组成的联盟。设有邦联议会,以奥地利代表为主席。组织松散,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权。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经常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1866年普奥战争中奥地利被普鲁士打败,邦联瓦解。
承认
承认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éng rèn①对事实行为表示确认;同意:他承认这是他干的。②即“国际承认”。一国认可另一国为主权国家和新的国家机构为合法政府,并愿意与其交往、发展正常关系的外交行为。一般采用相互致函、发照会、发表联合公报、互派外交代表、签订条约等形式来表示。相互承认是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
曾纪泽(1839-1890)
曾纪泽(1839-1890)的同义词反义词
zēng jì zé(1839-1890)清末外交官。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子。通晓外文,留心时事。任驻英、法公使,兼驻俄公使。1881年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中国伊犁领土主权。中法战争时,力主抵抗。后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曾撰《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shi mín zhǔ yì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剥削和军事侵略把弱小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表现为海盗式的掠夺、欺诈式的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方式;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主要采用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的手段,使弱小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和主权,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更多
殖民地
殖民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í/shi mín dì/de原指被别国入侵并被大量迁入别国移民的国家和地区。后指被帝国主义国家入侵,丧失了独立和主权,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的国家和地区。
独立国
独立国的同义词反义词
dú lì guó有完整主权的国家。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的同义词反义词
dú lì zì zhǔ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