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带

薜带的同义词反义词
bì dài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2.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屈原。

蚁鼻钱

蚁鼻钱的同义词反义词
yǐ bí qián1.我国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的同义词反义词
jiàn zhú kè shū散文篇名。战国末期秦李斯作。秦王发现韩国间谍利用为秦开掘水渠企图耗费秦的国力,下令驱逐在秦任官的外国人。当时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书秦王,列举秦历代任用外国人所取得的业绩,并陈说“逐客”的害处,秦王遂取消此令。篇中大量运用铺陈排比手法,辞采华丽,富有说服力。

郡县制

郡县制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n xiàn/xuán zhì古代地方政权建制。于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步形成。秦代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免。负责统治地方、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等。此制对后世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有很大影响。

郑卫之曲

郑卫之曲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wèi zhī qǔ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郑声

郑声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shēng1.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甚至一般的民间音乐,均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2.中医病名。症状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若断若续。

郑女

郑女的同义词反义词
zhèng nǚ/rǔ1.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一说,指郑国的女子。吕向注:"郑女,郑国之女。" 2.指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后(南后)。

鋭头

鋭头的同义词反义词
ruì tóu/tou1.尖脑袋。语本晋孔衍《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沔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战国时秦将白起。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阴阳家

阴阳家的同义词反义词
yīn yáng jiā/gū/jie1.战国时期提倡阴阳五行说的一个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代表人物有邹衍等。阴阳说和五行说本来是春秋﹑战国之际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两种流行思想。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受水﹑火﹑木﹑金﹑土五种势力的支配﹐提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用以论证社会历史的变革和王朝的更替﹐形成了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 2.以择日﹑占星﹑风水等迷信为业的人。

雀立

雀立的同义词反义词
què/qiāo/qiǎo lì1.犹鹤立。竦身而立。雀为"隺"字之讹。《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朱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雀当为隺字之误也。隺与鹤同。鹤立﹐谓竦身而立也。《文选.求通亲亲表》'实怀鹤立企伫之心'﹐李善注引此策﹕'鹤立不转。'《初学记.人事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此并与《文选》注同。《鸿烈.修务篇》曰﹕'申包胥(即棼冒勃苏)鹤跱而不......更多
678910 共8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