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谕使

宣谕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yù shǐ1.官名。宋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绍兴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宣锁

宣锁的同义词反义词
xuān suǒ1.宋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晩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

宫府

宫府的同义词反义词
gōng fǔ1.帝王宫廷与官署的合称。 2.古官名。掌库廪﹑饮食﹑奴仆等事。原名家令,唐龙朔二年,改家令寺为宫府寺,家令为宫府大夫。咸亨初复旧。见《通典.职官十二》。

寄禄格

寄禄格的同义词反义词
jì lù gé1.宋代关于寄禄官官衔及其食禄品秩的规定。宋元丰三年,杂取唐及宋初旧制,改革官制。用旧时所置的散官为寄禄官,如改使相为开府仪同三司,改吏部尚书为金紫光禄大夫等。从开府仪同三司到将仕郎,定为二十四阶,每一阶的食禄都有规定,作为升降增损的依据。崇宁二年,又换选人七阶。大观初,增宜奉﹑正奉﹑中奉﹑直奉等阶。政和末,又改从政﹑修职﹑迪功,共三十七阶。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八》﹑《宋史.职官志......更多

察战

察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á zhàn1.官职名。三国吴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交址调孔爵﹑大猪。"裴松之注:"察战,吴官名号,今扬都有察战巷。"《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石头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张布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韦昭﹑盛冲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交址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清沈涛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沈涛《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小京官

小京官的同义词反义词
xiǎo jīng guān1.宋代称低级的中央职官。 2.清代﹐满人自从六品至从九品﹑蒙古人自从六品至八品﹑汉军自正六品至从七品﹑汉人自正六品至未入流的某些中央职官皆称"小京官"。

展紫

展紫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 zǐ1.辽金职官的紫色公服。

展角

展角的同义词反义词
zhǎn jiǎo/jué1.古时职官冠帽后部的附件。

屯卫

屯卫的同义词反义词
tún/zhūn wèi1.驻兵守卫。 2.指兵卫之所。 3.隋唐时禁卫军的一种。隋开皇中置十二府,统禁卫兵,后改置扩充为十六卫,左右屯卫即为其中二卫,唐龙朔改称左右威卫,五代周避郭威讳,复称屯卫。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文献通考.职官考十二.左右威卫》。

布政使

布政使的同义词反义词
bù zhèng shǐ1.官名。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宣德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后因军事需要,增设总督﹑巡抚等官,权位高于布政使。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直隶亦设,江苏则设二员,分驻江宁﹑苏州。俗称藩司﹑藩台。参阅《续文献通......更多
678910 共25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