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

(术语)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

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

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

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

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

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

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

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

”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

”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

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

”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

”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大乘义章十三曰:“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

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

”同二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

”同九曰:“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

”同二十曰:“定者据行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

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

”新称三摩地,译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

又曰现法乐住。

定与正正受。

其义同前。

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

诸佛诸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彼等,故曰等念。

是就利他业而释之也。

又现定中法乐,故曰现法乐住。

正受之异名也。

唯识论五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

”探玄记三曰:“三昧此云等持,离沉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

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

”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

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讹也。

”玄应音义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

正言三摩地,此译云等持。

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

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

”菩提心义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

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116649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