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师坛

(物名)Nis!i^dana,又作尼师但那,[宁*页]史娜曩。

译言坐具。

一曰随坐衣。

亦为卧具。

长四广三。

坐卧时,敷地护身,又布于卧具上护卧具之具也。

以为礼拜之具者,谬也。

寄归传二曰:“尼师但那坐卧具也。

”行事钞下一曰:“四分为身为衣为卧具故制。

”慧琳音义一曰:“尼师坛,梵语略也。

正梵音具足应云[宁*页]史娜曩,唐译为敷具,今之坐具也。

”名义集谓佛初度五人,及迦叶兄弟。

并制袈裟,坐具在袈裟下。

后度诸众,徒侣渐多。

年少比丘,仪容端美,入城乞食,多为女爱。

由是制衣角在左肩,后为风飘,听以尼师坛镇上。

后外道达摩多问比丘,肩上片布,持将何用?

答曰:拟将坐之。

达摩多曰:此衣既为可贵,有大威灵,岂得以所坐之布而居其上?

比丘白佛:由此佛制还以衣角居于左肩,坐具还在衣下。

张希复诗云: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

即谓此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1306768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