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
一、正定聚,必定证悟者。
二、邪定聚,毕竟不证悟者。
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证悟,无缘不证悟也。
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余。
”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
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
”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
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
此为实大乘之义。
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
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
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余之凡夫为邪定聚。
是亦权大乘之意也。
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
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
”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143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