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处
(术语)梵语Karmastha%na。
心业止住之处。
即入定而使心住于一境也。
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
是虽与禅定粗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
净影观经义疏上谓“余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
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于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
皆以清净业所感之处所之意解之,谓为净土之异名。
然按梵语业处,无业所感处之义,且观现今缅甸等南方诸国,称为伽楼摩须德跋那Karmastha%na,其法盛行,乃知从来之解说未了。
业处者,虽为欲得涅槃而修之,然非广开说法之法,为秘密传之者,故重师资相承,称其师为业处阿阇梨Karmastha%na-a%ca%rya,其传授之仪式,颇为庄重。
于坛上安业处佛(菩提树下入定之像),于下坛之两端,各点五个烛,中列盛白色香华之五枚[(拔-手)/皿],由左方顺次供养之于佛、法、僧、业处佛,及业处阿阇梨。
次唱偈,次第礼之。
从阿阇梨承业处之法后,默坐静心意,遂至生舍喜Upeks!a%priti云。
此南方诸国所行之一种禅法,不独僧侣,即居士间亦相传之。
查询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2044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