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
(名数)大日经为胎藏部之本经,金刚顶经为金刚部之本经,此两部经乃日本东台二密无异议者。
\n\n(术语)又曰两界。
谓密教二大法门,金刚界胎藏界之两道也。
日本东密次第为金胎,日本台密次第为胎金。
其故以台密分事密理密之二者,其理密之边谓与法华同意,大日经疏之意亦然。
故注重与法华同意之理密,而次第为胎金。
东密不分事理二密,且贬法华于第九住心,故准于因果之胜劣,而次第为金胎。
盖以胎藏界为因门,金刚界为果门故也。
胎藏界从果向因,本觉佛之化他门也,故为依大定悲智三德,从中胎藏流出三重之曼荼罗统收之于三部,大定门为佛部,大悲门为莲华部,大智门为金刚部。
又金刚界从因至果,始觉佛之自利门也,故为转因位九识,得果上五智,示自证之境之曼荼罗,分之为五部,即佛部,金刚部,宝部,莲华部,羯磨部是也,即自上之佛部开出宝部羯磨部也。
然皆是大判,胎藏界亦非无五部。
大日经疏十五所谓“释谓随五部如上所说五字差别之用。
”是其证也。
金刚界亦非无三部之建立。
如意轮无量寿一字顶轮王等之仪轨说三部之三昧部,是其证也。
众生本具之万德理性为胎藏。
转众生之九识而成五智为金刚。
故胎藏者理也,金刚者智也。
胎藏有二义:一含藏之义也,于母之胎内含藏体性而覆育之,理体亦尔,能具足一切之功德而不亡失,故谓之为胎藏。
二隐覆之义,如人之在母胎,覆藏其体。
理体隐于烦恼之中而不显现,故谓之为胎藏。
金刚又有二义:一坚固之义,自体坚固而不可破坏,故曰坚固。
又利用之义,能摧破一切之物故曰利用。
智体亦尔。
沉沦生死海之中,而无破坏,还能破摧一切之烦恼,故名金刚。
而胎藏为理,故为前五大,是千栗[马*太],即肉团心也。
金刚为智,故为识大,是质多,即缘虑心也。
又理以本具之故为本觉。
智以始成之故为始觉。
又胎为本有平等之曼荼罗。
故不见自他此彼之差别,故为自证。
金见自他彼此迷语之差别,故为化他。
又胎以自证之故,其曼荼罗为从果向因,利他也。
智以始成之故,其曼荼罗为从因至果。
自利也。
又胎为一切众生之因所住之位,故名为因曼荼罗。
金刚为一切众生之果所住,故名为果曼荼罗。
是以配之于方位,则胎藏界以因位之故,配于发心位之东。
金刚界以果位之故,配于成菩提位之西。
又配于遮表,则胎藏界为多法界之表德门,金刚界为一法界之遮情门。
此以理为有相之万物十界曼荼罗,智为无相之一空一月轮故也。
又配于日月则胎藏界为日轮,金刚界为月轮。
此以胎藏界为本来圆满之果德,金刚界为十六分渐明之始觉故也。
东密于此两部各云不二,不别立不二之法,台密于此外立苏悉地法,为不二之法。
此两界本来非可对立者。
以后世之释者,欲强使两界一致,附会而为秘传之说多,因而迷后世者亦多。
观夫胎藏之一门及金刚之一门各具一多,因果,理智等可知也。
解释之手段,对立固无不可。
然非可强使相对立也。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214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