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劫

(术语)小乘之菩萨,终三大阿僧祇劫之行而至等觉之位,于此位而犹应种百大劫间至佛果感三十二相之福业也。

故菩萨修行之年时曰三祇百大劫。

而大乘之菩萨,自初兼修福智之二业,故于三大阿僧祇劫之外,不别要百劫之修福。

小乘之说,于百劫之初翘足七日间以一偈赞叹弗沙佛,由此功德超越九劫(【参见: 底沙】)。

九十一劫而成佛云,又大乘集四处之超劫为四十劫之超劫。

是俱舍论之说也。

涅槃经说为雪山童子时,为半偈舍全身,依此功德超十二劫。

此初僧祇中之事也。

【参见: 雪山童子】。

又,瑞王经说为摩纳仙人时布发掩泥,供养燃灯佛,依此功德超八劫,是二僧祇中之事也,【参见: 燃灯佛】。

又,金光明经说为萨埵王子时,舍身投饿虎,依其功德超十一劫。

此第三僧祇中之事也。

【参见: 萨埵童子】。

而大乘于三祇之外,不立百劫,以此九劫摄于第三劫中也。

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

摄心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

以求正法因缘故,十二劫超生死苦。

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燃灯佛。

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昔为萨埵王子时,舍所爱身投饿虎。

自利利他因缘故,十一劫超生死因。

七日翘足赞如来,以精进故超九劫。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2182433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