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子
(譬喻)法华经七喻之一。
三界生死之众生,譬之无功德法财之穷子。
法华经信解品曰:“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国。
或十,二十,至五十岁。
年既长大,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
渐渐游行,遇向本国。
其父先来,求子不得。
中止一城,其家大富。
(中略)商估贾客,亦甚众多。
时贫穷子,游诸聚落。
经历国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
(中略)尔时,穷子佣赁展转,遇到父舍。
住立门侧,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几承足。
(中略)威德特尊。
穷子见有父大力势,即怀恐怖,悔来至此,(中略)疾走而去。
时富长者,于师子座,见子便识,心大欢喜,(中略)即遣傍人,急追将来。
尔时使者疾走往捉,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
使者执之逾急,强牵将还。
于时穷子自念:无罪而被囚执,此必定死。
转更惶怖,闷绝躄地。
父遥见之,而语使言:不须此人,勿强将来。
以冷水洒面,令得醒悟。
(中略)使者语之:我今放汝,随意所趣。
穷子欢喜,得未曾有。
从地而起,往至贫里,以求衣食。
尔时长者,欲诱引其子,而设方便。
密遣二人,形色憔悴无威德者。
汝可诣彼,徐语穷子:此有作处,倍与汝直。
穷子若许,将来使作。
若言欲何所作?
便可语之:雇汝除粪,我等二人亦共汝作。
时二使人,即求穷子,即已得之,具陈上事。
尔时穷子,先取其价,寻与除粪,其父见子愍而怪之,(中略)即脱璎珞细软上服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尘土坌身,右手执持除粪之器,状有所畏,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
以方便故,得近其子。
后复告言:咄男子!
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
(中略)汝常作时,无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见汝有此诸恶如余作人。
自今以后,如所生子。
即时长者,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
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粪。
过是已后,心相体信,入出无难。
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世尊!
尔时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
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
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库仓,而无希取一餐之意。
然其所止,故在本处。
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临欲终时,而命其子,并会亲族国王大臣刹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诸君当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
于某城中,舍我逃走。
[立*令][立*并]辛苦,五十余年。
其本字某,我名某甲。
(中略)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
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世尊!
是时穷子,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
而作是念: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此譬喻者,须菩提等四大声闻领得今日始说与大乘之佛意,己等如穷子,佛如长者,述大悲摄化之状。
楞严经一曰:“譬如穷子舍父逃逝。
”长水疏一下曰:“绝无功德法财以养法身慧命,故云穷子。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2283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