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
(名数)又名九有。
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
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
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
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为散地,并有欲故,合为一地。
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与寻伺即觉观相应,已离欲界之苦,而生喜乐,故立为一地。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第二禅,已无寻伺,从定生喜乐,故为一地。
离喜妙乐地者,即色界第三禅,离前喜贪,心悦安静,有胜妙之乐,故为一地。
舍念清净地者,即色界第四禅,离前喜乐等,清净平等,住于舍受正念,故为一地。
空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一定,厌色而住于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二定,住于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三定,住于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地者,为无色界之第四定,住于非想非非想处定,故各立为一地。
其中后四地,乃所谓四无色界,其名称别无所异。
前五地,据杂阿含经十七之说,立其名目。
彼文曰:“云何食念?
谓五欲因缘生念。
云何无食念?
谓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是名无食念。
云何无食无食念?
谓有觉有观息,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念。
云何有食乐?
谓五欲因缘,生乐生喜,是名有食乐。
云何无食乐?
谓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是名无食乐。
云何无食无食乐?
谓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是名无食无食乐。
云何有食舍?
谓五欲因缘生舍,是名有食舍。
云何无食舍?
谓彼比丘离喜贪,舍心住,正念正知,安乐住彼圣说舍,第三禅具足住,是名无食舍。
云何无食无食舍?
谓彼比丘离苦息乐,忧喜先已离,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是名无食无食舍。
”亦见大毗婆沙论三十一,俱舍论二十八等。
##【图像: T0073.JPG 删减】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2528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