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
(名数)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
二、不变真如,随缘而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
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
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之权教知不变真如而不知随缘真如,大乘之实教,二种皆知之。
起信论一部,正明此义。
起信论义记上曰:“繁兴鼓跃,未始动于心源。
静谧虚凝,未曾乖于业果。
故使不变于性缘起,染净恒殊。
不舍缘而即真,凡圣致一。
”金刚錍论曰:“万法是真如,由不变故,真如是万法,由随缘故。
”【又】一、离言真如,真如之本体,唯为观智之境,离一切言说之相者。
二、依言真如,真如之相状可依言说而分别者。
见起信论。
【又】一、空真如,真如之自体,真空虚明,离一切之妄染者。
犹如虚空之空。
二、不空真如,真如之自体具有一切之性功德者,犹如虚空含有一切万象。
见起信论,【又】一、在缠真如,凡夫之真如实性隐没,而为无量之烦恼所缠缚者,谓之如来藏。
二、出缠真如,佛菩萨之真如实性显现,而出烦恼之缠缚者,谓之法身。
胜鬘经曰:“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
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
同宝窟下本曰:“如来藏之与法身,更无有二,只是隐显之名。
”理趣分述赞下曰:“如来藏者,即是真如在缠之名,出缠之时,名法身故。
”【又】一、有垢真如,自性真如之体,虽覆于烦恼,而原来清净,譬如泥中之莲华,不污于泥,名为自性真如,亦名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是也。
二、无垢真如,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于惑譬,如望月之清净圆满,名曰清净真如,又名无垢真如。
即出缠真如是也。
真谛译之摄论五曰:“论曰:真实性亦有二种:一、自性清净。
释曰:谓有垢真如。
论曰:二、清净成就。
释曰:谓无垢真如。
”【又】一、安立真如,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之诸法者,即随缘真如是也。
二、非安立真如,真如之体,本来寂灭无为而离诸相者,即不变真如也。
见华严大疏钞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346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