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智

(名数)开佛智为二种:曰如理智,如量智。

曰根本智,后得智。

曰真智,俗智。

曰实智,权智。

曰一切智,一切种智。

要之为事理一双相对,诸义相通,然华严宗多通用如理如量,法相宗通用根本后得,天台宗通用权智实智之目。

【参见: 二字部二智】\n\n(名数)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谛之理之实智也。

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

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谛之事量之智也。

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遍智。

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

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

”佛性论三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著,二者无碍。

言无著者,见众生界自性清净名为无著,是如理智相。

无碍者,能通达无量无边界故是名无碍,是如量智相。

”行宗记一上曰:“迷是者,障俗谛故。

世出世法,唯佛通达,名如量智。

迷理者,障真谛故。

法性真理,唯佛尽证,境智相冥名如理智。

”【又】一、根本智,如理智之异名,真智初起契会真理之智也。

证此真理之实智,为通后有为事相之俗智之本,故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如量智之异名,真智后照了有为万法之俗智也。

此为生于根本智后边之智,故名后得智。

此二者,又称无分别智,后得智,以根本智之境,离一切之分别也。

唯识论十曰:“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余境故,后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

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后得。

”同九曰:“前真见道,根本智摄。

后相见道,后得智摄。

”【又】一、真智,根本智之异名,照了真谛理性之智也。

二、俗智,后得智之异名,照了俗谛事相之智也。

真谛译摄大乘论下曰:“真俗二智,更互相违。

”佛性论二曰:“般若有二:一无分别真智,二有分别俗智。

”【又】一、实智,达于佛菩萨实理之智也。

二、权智,又名方便智,通于佛菩萨权方便之智也。

维摩经佛道品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天台维摩经会疏九曰:“智度是实智,实智有能显出法身之力。

方便是权智,权智外用,能有成辨。

”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权之智称。

”大乘义章十九曰:“知于一乘真实之法名为实智,了知三乘权化之法名方便智。

”【又】一、一切智,达于一切法实性之智也。

二、一切种智,通于一切法种种事相之智也。

声闻缘觉唯有一切智,佛具二智。

智度论二十七曰:“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一切种智是佛事。

声闻辟支佛但有总一切智,无有一切种智。

”\n\n(名数)有数种。

【参见: 二字部二智】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351542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