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
(名数)一、人空,又名我空,生空。
人我空无之真理也。
凡夫滥计五蕴为我,强立主宰以引生烦恼,造种种之业,佛欲破此计,为说五蕴无我之理,二乘悟之入于无我之理,谓之人空。
二、法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
二乘之人,未达法空之理,计五蕴之法实,而不免一切之所知障,佛为之说五蕴之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于诸法皆空之理,谓之法空。
唯识论一曰:“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
由执我法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
”【又】一、性空,法无实性也。
二、相空,法既无实性,但有假名字之相,此相亦非实,故名为相空。
止观五曰:“当知无生之心,不自不他,不共不离,无四性,无四性故名性空,性空即无心,而言心者但有名字,名字不在内外,是名相空。
”又曰:“如是破已,三假四句阴入皆无实性,即是性空,但有名字,名字即空,是名相空。
”【又】一但空,二不但空。
为台家之所明。
凡于四教各说空理,藏通二教之空,谓为但空,别圆二教之空,谓为不但空。
七帖见闻二末曰:“但空不但空有二义:一、藏通,不明三谛,但计空理,谈为至极之理。
故名但空也,别圆非但为空,亦为假中,故三谛中之空,名不但空也。
二、别圆之空,为三谛相即之空,故为不但空。
藏通之空,为假中不具之空,故名但空也。
”又就藏通二教言之,藏教所诠析空之空曰但空。
通教所诠体空之空曰不但空。
以体空之内暗含中道故也。
止观三曰:“大论云:空有二种:一但空,二不但空。
大经云:二乘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空。
智者非但见空,能见不空,不空即大涅槃。
”【又】一、如实空,谓真如体内无一切之妄染也。
二、如实不空,谓真如体内具一切无漏之功德也。
起信论曰:“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
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
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又】希麟续音义曰:案瑜伽持明仪,作诸印契,用五轮十波罗蜜。
五轮谓地水火风空,两手各以小指为头,依次轮上。
经言并二空,即并竖二大拇指也。
经作两腔,音苦江反,乃羊腔字,书写误也。
甚乖经义。
\n\n(名数)一生空,言众生之空无。
二法空,言事物之空无。
见智度论十八及二十。
又,此二者,又名我空法空。
见唯识论。
又,此二者,名人空法空,见法藏心经略疏。
【又】一内空,言内身之空无。
二外空,言外器之空无。
见般若经五,杂阿毗昙论七,吉藏仁王经疏二。
【又】一但空。
小乘之空,但见空也。
二不但空。
大乘之空,不但见空,见空亦为空,即归于中也。
见止观三上。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363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