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藏

(名数)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

二,律藏。

论藏者,但为诸经中诠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

是非藏之所摄见。

顺正理论一。

【又】摩诃僧祇律三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

【又】大乘亦立二藏:一,三藏。

经律论结集于别部之小乘法藏也。

二,摩诃衍藏。

说大乘之教理行果者。

此二者即为声闻藏菩萨藏。

三论之嘉祥以之为彼宗之教相判释。

智度论百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故有大小众差别。

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子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

”释摩诃衍论一曰:“立三藏总摄诸法,谓声闻藏及菩萨藏。

”瑜伽论二十五,对法论十一,显扬论六,摄论一广明之。

\n\n(名数)一、声闻藏,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即小乘之三藏也。

二、菩萨藏,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大乘之三藏也。

净影嘉祥以此二藏判一代教。

大乘义章一曰:“就出世间中复有二种:一声闻藏,二菩萨藏。

为声闻说,名声闻藏;

为菩萨说,为菩萨藏。

故地持云: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

(中略)龙树亦云: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山集摩诃衍为菩萨藏,圣教明证显然矣。

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也。

声闻藏法狭劣名小,未穷名半。

菩萨藏法宽广名大,圆极名满。

”三论玄义曰:“但应立大小二习,不应制于五时,略引三经三论证之。

(中略)以经论验之,唯有二藏,无五时矣。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365201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