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业
(名数)身口意三处之所作也。
如身之所作,口之所语,意之所思是。
其他三业有种种。
【参见: 业】\n\n(名数)一身业,作于身者。
二口业。
说于口者。
三意业,思于意者。
此三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为实之一种。
身业之假法,为取舍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于色处之中。
语业之假法,为音声之屈曲,摄于声处。
小乘立之为实之业体。
身语意三业之实法,为意识相应之思心所。
思有三种:一审虑思,将发身语而先审虑之思也。
二决定思,起决定之心而将欲作之思也。
三动发胜思,正发身语而动作善恶事之思也。
此中取第三现行动发胜思善不善之思为身语二业之体,取第一第二之二思为意业之体。
见义林章三末。
【又】一福业,为显界之善业可招乐果者。
二非福业,为欲界之恶业可招苦果者。
三不动业,谓属于色界无色界之禅定意业也。
属于欲界之身口意三业,于其果报有由他之缘力而时为移动者。
如可受人趣之果者,亦为他之恶缘所引而感鬼趣之果。
然修上二界之禅定者,依其禅定之差别而可受之上界地地果报,决无变动,故禅定总名不动业。
见俱舍论十五。
【又】一善业,顺于道理之作业。
二恶业,逆于道理之作业。
三无记业,其作业中庸而佛记不为善恶者。
又不能记受苦果受乐果者。
见大乘义章七。
【又】一漏业。
感分段生死之果报者,凡夫之所作。
二无漏业。
感方便有余土之果报者,二乘之所作。
三非漏非无漏业,感实报土之果报者,菩萨之所作。
见止观三之上。
【又】一顺现受业。
俱舍谓为顺现法受业。
于此生作业于此生受果报者。
二顺生受业,俱舍谓为顺次生受业。
于此生作业于次生受果者。
三顺后受业,俱舍谓为顺业次受业。
于此生作业,于二生已后受果者。
见杂集论八,大乘义章七。
又一曲业,依谄而生之身口意三业也。
二秽业,依嗔而生之三业也。
三浊业,依贪而生之三业也。
见俱舍论十五。
【又】一顺乐受业,自欲界至色界第三禅天之所有善业,名为顺乐受业。
以能感乐受故也。
二顺苦业,欲界之一切不善业也。
三顺不苦不乐受业,自第三禅天至已上有顶之一切善业。
唯感意识之舍受也。
见俱舍论十五。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82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