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兽
(譬喻)兔马象也。
三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
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
象足到水底,以譬菩萨之悟道最深。
见思之烦恼有正体与习气,声闻但断正体,缘觉兼侵习气,菩萨正习俱尽。
法性之空理,或譬生死为河水,譬三乘为三兽。
三乘之人,虽证同一之法性,渡同一生死之流,然从其浅深而生如此之差别。
天台以之为四教中通教之教理。
涅槃经二十三曰:“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则名为大。
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槃,非大涅槃。
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槃也。
是大涅槃唯象王能尽其底。
大象王者,谓诸佛也。
”同二十七曰:“二乘之人虽观因缘,犹不得名为佛性。
(中略)又未能渡十二因缘河犹如兔马。
何以故?
不见佛性故。
”优婆塞戒经一曰:“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
兔不至底,浮水而过;
马或至底或不至底;
象则尽底。
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
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
”止观六曰:“涅槃名为三兽渡河,通教观意。
”同辅行曰:“三人如兽,真如水底。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88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