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观
(术语)具名唯识三性观。
三性者何?
一曰遍计所执性。
执在心外之我法性是也。
二曰依他起性。
种子所生之因缘法是也。
三曰圆成实性。
依他起性所依之实体,真如是也。
分别此三性,则以遍计所执性,系心外之法,非有而遮遣,依他圆成,系心内之法,非空而观照,是名唯识三性观。
唯者简持之义,简去遍计,而持取依圆之二性,识之言者,显所持取之依圆二性也。
修此唯识三性观,自浅至深,有五重,称为五重唯识:一曰遣虚存实识。
以心外诸境,为遍计所执之虚妄,体用非有而遮遣。
心内诸法,为依他与圆成,体用非无而存留。
此为虚实相对之观法。
二曰舍滥留纯识。
识有八种,分别识相则各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之四分,此中相分为所缘之境,后三分为能缘之心。
而所缘之相分,滥于心外之妄境,故舍彼而不取,唯存留后三分之纯识。
此乃心境相对之观法。
三曰摄末归本识。
相分系识内所取之境,见分系识内能取之作用,此二者从识之自体分而起,自体分为本,见相二分为末,故离识之自体分,无见相之末,摄末而归于本。
此乃体用相对之观法。
四曰隐劣显胜识。
八识之自体分,各有心王与心所。
心王者,胜如王,心所者,劣如臣,故隐劣法之心所,以显胜法之心王。
此乃心心所相对之观法。
五曰遣相证性识。
留于第四重之八识心王之自体分,是依他起性之事相,此事相之实性,为二空所遣之圆成实性,即以依他之事相为空而舍遣,证得圆成实性也。
此为事理相对,唯识观之至极。
五重之中,前四重,为舍遣遍计所执性而使归于依他起性之观法,故曰相唯识。
后一重为舍遣依他起性而证得圆成实性之观法,故曰唯识观。
菩萨观此唯识无境,以相违识相智等之四智。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893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