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意趣
(名数)佛之说法,有四意四秘,可以解决一切之所说。
说别有言外之意趣者,名四意趣。
依此四意趣,可决一切之佛意云。
玄奘译摄论释五谓复有四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
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如说我昔曾于彼时名毗婆尸佛,非昔时毗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证法平等,故说我即彼,彼即我,是名平等意趣。
二别时意趣,如说称多宝如来名,便可决定等正觉,称阿弥陀名,便可往生极乐,是为劝懈意者,就别时利益说之,非言今直得之。
犹如依一钱而说得百钱。
是就别时说,故名别时意趣。
三别义意趣,言说与意义不同。
如说奉事几许恒河沙之佛而解了大乘法,解了大乘法之义理,原非难事,凡夫能思惟,即能之,不须遭恒沙之佛。
惟证得大乘之实理,非容易事,地上之菩萨,始能之,今言事恒沙诸佛解了大乘法者,其言相虽似只解大乘之教义,然其意思在证得大乘之实理。
如是言说与意义各别,名为别义意趣。
四补特伽罗Pudgala意乐意趣,补特伽罗,译言众生或有情。
随众生之乐意,而种种说法也。
先对一众生赞叹布施,见其人已乐欲布施,更毁訾布施。
持戒等亦如是。
是于一法毁赞相违者,初为除其人悭吝之心,故赞布施,后为更劝无漏之胜法,故毁之也。
是皆随众生之意乐而说,故名众生意乐意趣。
佛陀扇多译摄大乘论上曰:“四种意趣:一者法同意趣,二者时节意趣,三者义中间意趣,四者顺众生心意趣。
”真谛译摄大乘论释六曰:“复以有四意:一平等意,二别时意,三别义意,四众生乐欲意。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foxue/1/944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