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玉版论要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揆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

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

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

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

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脉短气绝死;

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更多

阳货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天子封赐给支子的地名,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西周初期,周武王封宗妃于巴,建巴国,子爵,后迁都于阆(今四川阆中),巴人因此归附西周王朝。

后来周天子又割出巴国的伏虞邑,封自己的庶子于该地,因伏虞邑中有蘕山,因称蘕邑(今四川营山安固),建立了一个小诸侯蘕国。

实际上,蓬国是巴国早期的一个从属小国,历史鲜有记载。

蘕国后在西周晚期被巴国吞并。

到了战国中......更多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来源一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帝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按当时依封地为姓的惯例,监明(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

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到山东平源,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

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

夏朝强盛后,为夏属国。

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

传说当时一共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更多

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

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

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

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

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更多

卷十四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

相抱而死。

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

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历时,医为挑治,出顶虫,大如茧。

妇人去,后置以瓠篱,覆之以盘,俄尔顶虫乃化为犬。

其文五色。

因名盘瓠,遂畜之。

时戎吴强盛,数侵边境,遣将征讨,不能擒胜。

乃募天下有能得戎吴将军首者,赠金千斤,封邑万户,又赐以少女。

后盘瓠衔得一头,将造王阙。

王诊视之......更多

卷十五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秦始皇时,有王道平,长安人也,少时与同村人唐叔偕女,小名父喻,容色俱美,誓为夫妇。

寻王道平被差征伐,落堕南国,九年不归,父母见女长成。

即聘与刘祥为妻,女与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

父母逼迫,不免出嫁刘祥。

经三年,忽忽不乐,常思道平,忿怨之深,悒悒而死。

死经三年,平还家,乃诘邻人:“此女安在?

”邻人云:“此女意在于君,被父母凌逼,嫁与刘祥,今已死矣。

”平问:‘墓在何处?

”邻人引往墓所,平悲号哽咽,三......更多

素问·风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热。

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眥,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

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更多

素问·大奇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

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

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痫瘛筋挛;

肝脉小急,痫瘛筋挛;

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瘖,不治自已。

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并虚为死,并小弦欲惊。

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

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

三阳急为瘕,三阴......更多

素问·骨空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譩譆,譩譆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厭之,令病者呼譩譆,譩譆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譆。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更多

12345 共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