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少帝纪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一]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更多 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书》载“蛮夷猾夏”,《诗》称“猃狁孔炽”,久矣其为中国患也。 秦、汉以来,匈奴久为边害。孝武虽外事四夷,东平两越、朝鲜,西讨贰师、大宛,开邛苲、夜郎之道,然皆在荒服之外,不能为中国轻重。而匈奴最逼于诸夏,胡骑南侵则三边受敌,是以屡遣卫、霍之将,深入北伐,穷追单于,夺其饶衍之地。后遂保塞称藩,世以衰弱。建安中,呼厨泉南单干入朝,遂留内待,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然乌丸、鲜卑稍更强盛,......更多 清代·入则孝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丁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 「丁」源出: 一、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望受封于齐。其子伎,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遂以“丁”为氏。 二、据《三国志·孙匡传注》云:三国吴时,孙权因其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三、出自西域回族姓。伊斯兰教穆斯林本无姓氏。元朝末年,有人名丁鹤年,其曾祖名阿考丁,祖父名苦思丁,父名职马禄丁,从兄名吉雅谟丁。其后汉化,遂以......更多 燕 作者: 佚名 百家姓 历史来源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更多 魏书·武帝纪 作者: 陈寿 三国志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一]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二]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嵩生太祖。 注[一]*[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更多 卷十六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帅肆傩以驱疫鬼。 挽歌者,丧家之乐,执绋者相和之声也。挽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汉田横门人作。横自杀,门人伤之,悲歌,言:人如薤上露,易稀灭;亦谓人死,精魂归于蒿里。故有二章。 阮瞻,字千里,素执无鬼论。物莫能难。每自谓,此理足以辨正幽明。忽有客通名诣瞻,寒温毕,聊谈名理。客甚有才辨,......更多 素问·宝命全形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更多 素问·天元纪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更多 阳货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更多 12345 共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