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
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於此。
梦入云山宫阙幽。
鸾同侣鸳凤流。
桂月竟夜光不收。
世俗扰扰成嚣湫。
醉飞星驭鞭金虬。
八仙浪迹追真游。
龟玉笙蹄四十秋。
摩霄注壑须人求。
觅剑如或笑刻舟。
阳燧非无鹿里俦。
元鼎以来虚昆丘。
东井徒劳冠带修。
松餐竹饮度蜃楼。
嵩顶坐笑垂直钩。
只应惭愧刘幽州。
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
何年鸾同侣,清梦入真游。
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
坏壁碗风雨,,醉墨失蛟虬。
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
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
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压嚣湫。
一笑拂衣去,嵩顶坐垂钩。
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 得古仙人词於壁间。
然其首章,直 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
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
噫,仙山 而世人莫之识也。
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
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
浑源雷渊题。
归欤正宜早,动也贵研几。
夜深山月飞出,何地不扬辉。
休说采山钓水,正尔切风批月,底用朵吾颐。
万事一尊酒,身外复何为。
笑年来,人与我,不相知。
投林已分垂翅,犹劝九天飞。
敢效归乡锦绣,且就盘铃傀儡,终日看儿嬉。
但恐子掀举,谁与话襟期。
千古大名下,五福几人全。
相如妙龄词赋,一降冠群贤。
姓字家传户说,丰表芒寒色正,星日丽青天。
朱服赤墀里,绿发玉堂仙。
忽西风,吹梦破,海成田。
冥冥造物,云龙风虎又*缘。
两代斯文盟主,百载中朝元老,雅望更谁先。
好藉金莲烛,寿酒要如川。
潇洒晋文物,奇伟鲁衣冠。
暂赋淮南招隐,泉石寄清闲。
才压建安六七,胸吞云梦八九,余子笑谈间。
未颉水苍佩,虹气射龙泉。
烛花妍,沉水焕,酒波翻。
左弧纪瑞,莱衣五色戏斓斑。
庭列森森玉树,座拥骈骈珠履,金碗蔗浆寒。
何以祝君寿,一笑指南山。
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
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
留取碧莲香露,为此玉壶春酒,风味胜葡萄。
昨夜少微外,南极一星高。
洒清谭,挥雪尘,尽风骚。
金钗玉笋,笑供麟脯献蟠桃。
得隽侯封千户,快意腰缠十万,此事付鸿毛。
且挹阆风客,笙鹤伴游遨。
天上有仙客,家世说南州。
精神炯炯秋水,胸次纳青丘。
带取括苍风月,来听蓬莱环佩,笑阅几春秋。
袖有如椽笔,落纸烂银钩。
拥红金,披紫绮,尽风流。
斗杓插子,*开九荚恰生朝。
正好年当富贵,再展青云步武,鬓影未萧骚。
伫见纶音下,万里快封侯。
开轩对朝爽,吾亦爱吾庐。
君亭有笏堪柱,人道富于余。
尚恐轩裳念在,前日朱门故态,消释未全除。
反覆看如此,侬岂据渐渠。
最同是,烟减灶,斧生鱼。
年年客里相值,佳兴负当初。
纵使轩亭无恙,亦取山灵抵掌,猿鹤怨移书。
尊酒酹江月,何日赋归欤。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释注释:这首词意境丰满。
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
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
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
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从写景入手 。
“秋雨”二句,写雨后平山堂远望所见的景色 。
这时雨过天晴 ,长江对岸诸山愈加显得青绿可爱 。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表达相当出色,句法也很奇巧 。
它重点是写“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更加鲜明起来。
雨水洗过的青山,去掉了表层的尘土,增加了滋润的水分,当然更显得青绿;
而雨后放晴时,天空更兼秋高气爽,阳光就会更加充足,照耀着雨后的群山,它的碧绿于是又加深了一层。
这两句通过倒装,将雨后的山形象地勾画了出来。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
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
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
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 ,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
“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
“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 。
“菰菜莼羹 ”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 。
“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 ,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 。
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 ”,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
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 ,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
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
“蘋洲外”三句 ,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 。
“蘋洲”是长满蘋草的洲渚;
蘋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
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
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 ,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 ,还寄托了沧桑之感。
“杨柳”已非 ,“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
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
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
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苏两位“文章太守”以外,又抒发了国土未被收复的愁恨,思想内容是丰富的。
词的上片从山色写到身世、家国之悲,从横的方向驰骋思想,换头又回到山色,使描写对象与上片开头复合;
然后再从纵的方向驰骋思想,怀念欧苏二公,其写法大开大合,纵横自如。
最后以匹马西风作结,留下了词人踽踽独行的形象,久久绕人脑际。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15732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