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金陵乌衣园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
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
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
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乌衣巷,今犹昔。
乌衣事,今难觅。
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
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
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注释注释:这首词为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任淮西财赋总领时所写。
乌衣园,在乌衣巷之东,为晋代王谢等贵族故宅的遗址,宋代时此地成为游乐场所。
“柳带榆钱 ”,写的是春末景况,故下句云“又还过 ,清明寒食”,深有光阴荏苒之感。
清明时节正是出游的好时候。
下面就写游园所见。
“天一笑”,指天晴,化用杜甫的“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罗绮 ”,此代指游女。
这几句写游乐盛况:连天公也显得特别高兴绽开笑脸。
游女如云,笙歌满耳,一片欢乐。
而此时花园里的景色也格外清丽,正是雨后初晴之时 ,经过春雨的滋润清洗,花红欲染,山青如滴,色彩分明,十分夺目。
以上数句,作者把游人、景物、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写得那么美好,他的心情应当是愉快的 ,但实际却非如此。
“问江南池馆有谁来?
江南客。
”他是此地的官员 ,来游此地的池馆即乌衣园,却感到是作客(“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感到与此地游人、景物很不融洽,可见其心情的悒郁。
这里是反衬写法,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呢?
大概是由于仕宦的不如意。
前一年年底他曾一度以淮西总领兼沿江制置使并知建康府,那是两件很重要、也很能见才干的职务,可是为时不久就停兼了。
管理钱粮的总领比起威行一方的军政长官未免有些冷落,再加上其兄吴渊的投闲置散,自然会产生郁郁不得志的心理。
这一个是用乐景写哀,达到了十倍其哀的效果。
上片结拍以问句题明“江南客”今日来游乌衣园,下片顺理成章地转入怀古。
“乌衣巷,今犹昔 。
乌衣事 ,今难觅。
”两句以“乌衣”并提,但巷犹昔,事难觅,对比十分鲜明。
王谢的德行已成历史,今天不复存在,所以难觅。
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于是自然生出物是人非之感。
“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
”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
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体呈现。
这里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诗句,但用意不同。
刘诗旨在奚落、讽刺,这里是景仰、怀念。
下面作者由历史沉思回答自身:“抖擞一春尘土债 ,悲凉万古英雄迹。
”“尘土债”指自己和其兄的官务、宦情。
这两句意思说,本想解脱一下,谁知来到此地勾起如许悲凉。
正如前面所述,他的悲凉既为王谢,更是为他们自己。
这里“尘土债”与“英雄迹”对照,显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沦下僚 、尘驱物役的苦闷和愤慨;
“英雄”二字显示出兄弟二人不同于那些“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世俗之人,他们悲愤的是壮志难酬,追求的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业。
至此,作者游园所触发的深层意识才终于显现出来 。
“且芳尊随分趁芳时 ,休虚掷。
”随分,照例应景之意。
即要趁着这天气晴和的清明时节开怀畅饮,莫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本来这赏春宴游在他看来就是“虚掷”的表现——虚度了光阴,蹉跎了志业,可他却说这样才不虚掷,这是激愤的反语。
更显沉郁。
全词线索分明:由写景开始,欢乐之景衬托出心中郁闷之深;
然后怀古,由历史之事引出个人身世的慨叹,可以说写景和怀古都是为写人服务的,而且结合得非常贴切。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17492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