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注释阑风伏雨秋纷纷①,四海八荒同一云②。
去马来牛不复辨③,浊烃清渭何当分④。
禾头生耳黍穗黑⑤,农夫田父无消息⑥。
城中斗米换衾裯⑦,相许宁论两相直⑧。
(次章,叹久雨害人,上四皆积雨之象,下慨伤稼而阻饥也。
吴论:阑风伏雨,无日不雨,四海八荒,无处不雨,田野城中,则又无人不受其患矣。
卢注换米不计直,疗饥急,救寒暖也。
)①赵子栎曰:阑珊之风,沉伏之雨,言其风雨之不已也。
阑,如谢灵运“阑暑”之阑;
伏,如《左传》“夏无伏阴”之伏。
旧引《楚辞》“光风泛崇兰”,以“伏”为三伏,非是。
朱注谢灵运诗“述职期阑暑”,又张协《苦雨》诗“阶下伏泉涌”,用字皆出《文选》。
阑风、伏雨,大抵是风过雨来之状,秋深时,往往有之。
胡仔谓“长雨”如“长物”之长,亦未安。
荆公本作“仗雨”,当即伏字之讹耳。
②《淮南子》:八埏之外曰八荒。
《诗》:“上天同云。
”③《左传》:“风马牛不相及。
”《疏》云:“马逐上风而去,牛逐下风而来。
”《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两涘渚涯之间;
不辨牛马。
”④《西征赋》:“其北则有清渭浊泾。
”《关中记》:泾水入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
⑤《朝野金载》:俚谚曰:“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
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朱注:禾生耳,谓牙蘖絭卷,如耳之形。
⑥潘岳《秋兴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
”蔡琰诗:“迎问其消息。
”⑦《诗》:“抱衾与裯。
”裯,单被也。
⑧卢注是秋,帝令出太仓粟,减价祟与贫入。
但上虽减价,而下不论直,盖沾实惠者少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6_1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19578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