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朝代: 魏晋 作者: 曹植 体裁: 乐府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注释注释⑴本篇是《相和歌•瑟调曲》歌辞,前半是宴饮的描写,后半是议论。

本篇又题为《野田黄雀行》。

“箜篌”,乐器名,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⑵亲交:亲近的友人。

⑶秦筝:筝是弦乐器。

古筝五弦,形如筑。

秦人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

唐以后又改为十三弦。

⑷齐瑟:瑟也是弦乐器,有五十弦,二十五弦,二十三弦,十九弦几种。

在齐国临淄这种乐器很普遍。

⑸阳阿:《淮南子•俶真训》注以为人名,梁元帝《纂要》(《太平御览》卷五六九引)以为古艳曲名,这里用来和“京洛”相对,是以为地名。

《汉书•外戚传》说赵飞燕微贱时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

这个阳阿是县名,在今山西省凤台县西北。

⑹京洛:即“洛京”,指洛阳。

⑺缓带:解带脱去礼服换便服。

庶羞:多种美味。

⑻久要:旧的。

尤:非。

“薄终义所尤”言对朋友始厚而终薄是道义所不许的。

以上二句是说交友的正道,也是立身处世的正道。

⑼磬折:弯着身体像磬一般。

这是恭敬的样子。

君子谦恭虚己非有所求于人。

何求:言无所求。

⑽惊风:疾风。

⑾光景:指日、月。

⑿遒:迫近。

⒀先民:过去的人。

品评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

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刻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

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

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

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

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思健功圆了。

诗中两个意蕴含蓄的设问句:“谦谦君子德,磐折欲何求”、“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是展示心理波澜的关键,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生死大关的思考。

“欲何求”,“复何忧”,寓答干问,大有意在言外之妙。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20019062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