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
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
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
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注释鹤注此诗是天宝十五载正月初旬作。
是时方讨禄山,故云“恶闻战鼓悲。
”若京归已陷,身在城中,不应诗中无一语及之,岂能快意于酒,复简薛华乎。
薛华同在座中,此乃醉后记叙席上情事而简之。
《杜臆》:古人重名讳,端、复、薛华、李白,诗中直称其名,此今人所无者。
朱注《旧唐书》:杨绾谥文正,比部郎中苏端持两端。
卞圜曰:端,时白衣。
《唐科名记》:端,来春始及第,独孤及《燕集诗序》:右金吾仓曹薛华,会某某于署之公堂。
薛复,未详。
文章有神交有道①,端复得之名誉早②。
爱客满堂尽豪杰③,开筵上日思芳草④。
安得健步移远梅⑤,乱插繁花向晴昊。
首叙端复筵宴。
上三该主宾,下三点时景。
有神有道,言两人契合非偶。
①孔融《荐祢衡表》:“思若有神。
”②《孔丛子》: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游以道。
《蜀志》:许靖,夙有名誉。
③曹植诗:“公子敬爱客。
”《前汉书》:陈孟公,每大饮,宾客满堂。
④《晋书》:车胤,善于赏会,耐安游集之日,辄开筵待之。
《书》:“正月上日。
”注:“上日,朔日也。
”《楚辞》:“何所独无芳草兮。
”⑤乐府《巾舞歌》“健兵哺,谁当吾。
”千里犹残旧冰雪①,百壶且试开怀抱②。
垂老恶闻战鼓悲③,急觞为缓忧心捣④。
少年努力纵谈笑⑤,看我形容已枯槁⑥。
次则当筵有感。
春带余寒,固当借酒舒怀。
生逢世乱,又当藉酒宽忧。
少易成老,不如纵酒欢笑。
作三层写意。
①残,余也。
王粲诗:“冰雪截肌肤。
”②《诗》:“清酒百壶。
”《九章》:“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此怀抱二字所本。
古诗:“临风送怀抱。
”③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
”庾信诗:“雷辕惊战鼓。
”④谢灵运诗:“急觞荡幽默。
”《诗》:“我心忧伤,叔焉如捣。
”⑤古乐府:“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书》:赵李诸侍中,皆谈笑大噱。
⑥《屈原传》:“形容枯槁。
”座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①。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②。
何刘沈谢力未工③,才兼鲍照愁绝倒④。
此乃臻简薛华。
计东曰:长句,谓七言歌行,太白所最擅场者。
太白长句,其源出于鲍照,故言何刘沈谢,但能五言,于七言则力有未工,必若鲍照七言乐府,如《行路难》之类,方为绝妙耳。
公尝以“俊逸鲍参军”称太白诗,正称其长句也。
①《抱朴子》:“风格端严。
”《颜氏家训》:“体度风格,去今实远。
”②山东李白,有辩在后。
③《梁晋》:何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
世祖著编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何氏语林》: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休文、陈郡谢玄晖、瑯邪王元长,以气类相推毂。
④《宋书》: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愁绝倒,诗有愁为不及也。
《世说》:“卫玠谈道,平子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①,万事终伤不自保②。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③。
如■之酒常快意④,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⑤,古人白骨生青苔⑥,如何不饮令心哀。
末结醉歌之意。
新知乐,谓主宾相得。
不自保,谓乱离可忧。
气酣四句,承新知乐,忽忆三句,承不自保。
此处忧乐,与前悲笑相应。
远注:白骨青苔,人生不免,亦可以自遣矣。
此章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
①《汉书·翟方进传》:努力为诸生学问。
《东观汉记》:相者谓班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
”《楚辞》:“乐莫乐于新相知。
”②《书》:“万事隳哉。
”阮籍诗:“一身不自保。
”③见风吹水动,便想添杯作酒,总是欲多饮以宽怀耳。
梁武帝诗:“碧玉捧金杯。
”④《左传》:“有酒如渑。
”《前汉·栾布传》:“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
”⑤张綖云:井是贵者之墓,犹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谓楚王坟为井上。
塌,倾颓也。
⑥鲍照《挽歌》:“枯髅依青苔。
”杜诗格局整严,脉络流贯,不特律体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条理。
如此篇首提端复,是主,再提薛华,是宾,又拈少年诸生,则兼及一时座客。
其云悲笑忧乐,腰尾又互相照应,熟此可悟作法矣。
杨慎曰:此诗本是东山李白,俗本改作山东。
乐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声妓自随,效谢安石风流,自号东山,时人遂以东山李白称之。
子美诗句,正因其自号而称之耳。
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一统志》,遂以李白入山东人物,而反引杜诗为证,儿子郢书燕说矣。
钱谦益曰:按《旧书》: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钱易《南部新书》亦同。
元徽之作《杜工部墓志》亦云:山东人李白。
盖白隐于徂徕,时人皆以山东人称之,故杜诗亦曰山东李白。
曾巩以旧史为误,非也。
近时杨慎,据李阳冰、魏颢序,欲以为东山李白。
阳冰云:歌咏之际,屡称东山,颢云: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此亦偶然题目,岂可援据为称谓乎?
杨好奇曲说,不足取也。
李东阳《麓堂诗话》:唐士大夫,举世为诗,而传者可数,其不能者弗论,虽能者亦未必尽传,高适、严武、韦迢、郭受之诗,附诸杜集皆有可观。
子美所称与,殆非溢美。
惟高诗在选者,略见于世,余则来之见也。
至苏薛乃谓其文章有神,薛华与李白并称,而无一字可传,岂非有幸不幸耶?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17_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214247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