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朝代:作者: 杜甫

惨淡风云会,乘时各有人。

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

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杂耕心未已,欧血事酸辛。

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

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

旧俗存祠庙,空山立鬼神。

虚檐交鸟道,枯木半龙鳞。

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

闾阎儿女换,歌舞岁时新。

绝域归舟远,荒城系马频。

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孰与关张并,功临耿邓亲。

应天才不小,得士契无邻。

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注释鹤注成都有先主庙,夔州亦有之。

先主伐吴,步归鱼复,崩于永安宫,所以有庙。

永安宫在丰溪之侧,即诗中青溪也。

摇落乃秋候,当是大历元年秋作。

《方舆胜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惨澹风云会①,乘时各有人②。

力侔分社稷③,志屈偃经纶④。

复汉留长策⑤,中原仗老臣⑥。

杂耕心未已⑦,欧血事酸辛⑧。

霸气西南歇⑨,雄图历数屯⑩。

锦江元过楚,剑阁复通秦。

(首叙先主始末,当时创业未半,委之武侯。

及武侯既殁,而汉祚遂亡矣。

各有人,孙曹角立也。

力侔,谓三国鼎峙。

志屈,谓征吴未遂。

仗老臣以复汉,即先主临终时所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大事”也。

杂耕渭南,欧血军中,此《出师表》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

霸气二句,言天命去而汉祚终。

旧注锦江、剑阁,蜀地也。

过楚、通秦,伤其不久而合于晋。

《杜臆》:蜀汉不兴,以霸气歇、历数屯,天限之也。

不然,蜀都虽小,其东达楚,可以取吴,其北通秦,可以取魏,何患不能混一哉。

按:此说多一转折,不如前说为当。

)①《世说》:道壹道人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

”陆机诗:“霭霭风云会。

”《云台二十八将论》:”咸能感会风云,奋其知勇。

”②《吴越春秋》:“汤武乘四时之利而制夏殷。

陆抗疏:“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

”③《左传》:“杜稷有主。

”④《易》:“君子以经纶。

”⑤《出师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晋郭钦疏:“万世之长策也。

”⑥《吴越春秋》:“先王之老臣也。

”⑦《蜀志》:“亮与司马懿对于渭南,每患粮不继,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钟会檄文:“劳役未已。

”未然、已然二字拆开,与酸辛为借对。

⑧《魏志》:“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

”裴松之曰:“亮在渭滨,魏人蹑迹,胜负之形,未可测量,而云呕血,盖因孔明亡而自夸大也。

夫以孔明之略,岂为仲达呕血乎?

刘琨丧师,与元帝笺亦云:亮军败呕血。

此则引虚记以为言也。

”阮籍诗:“举翼更酸辛。

”⑨《吴越春秋》:范蠡曰:“霸王之气,见于地户。

”⑩谢脁诗:“雄图怅若兹。

”《书》:“天之历数在尔躬。

”旧俗存祠庙①,空山立鬼神②。

虚檐交③,鸟道枯木半龙鳞④。

竹送清溪月,苔移玉座春⑤。

闾阎儿女换⑥,歌舞岁时新⑦。

(此写庙中景事。

交鸟道,庙之高。

半龙鳞,木之古。

竹送二句,见岁时屡度。

闾阎二句,见庙祀常存。

卢世曰:此见人心思汉,历数百年如一日也。

)①《国语》:“卒历代之旧俗。

”《后汉·成安侯传》:帝为起祠庙。

②立,谓设立神像。

作泣鬼神者,未安。

③江总诗:“虚檐静暮雀。

”《南中八志》:鸟道四百里。

④庾信诗:“自能枯木润。

”《子虚赋》:“照烂龙鳞。

”《抱朴子》:“松树其皮中有脂,状如龙形。

”⑤《杜臆》:清溪之月从竹梢露出,故云“竹送”。

玉座之苔与春色频呈,故云“苔移”。

玉座,神床也。

谢脁诗:“玉座犹寂寞。

”⑥《东都赋》:“闾阎且千。

”黄注儿女,即歌舞者。

⑦《左传》:“歌舞不倦。

”竺僧度诗,“倏忽岁时过。

”绝域归舟远①,荒城系马频②。

如何对摇落③,况乃久风尘④。

孰与关张并⑤,功临耿邓亲⑥。

应天才不小⑦,得士契无邻⑧。

迟暮堪帷幄⑨,飘零且钓婚⑩。

向来忧国泪(11),寂寞洒衣巾(12)。

(此谒庙而有感也。

周甸注:当此风尘摇落中,孰与关张并列,而功侔耿邓乎?

必有真主应天之才,方成君臣契合之机。

今年齿迟暮,岂堪更参帷幄,只作磻溪钓叟已耳。

但优国念深,不禁泪洒衣巾也。

《杜臆》:后八句,一是言有君则有臣,一是叹有臣而无君,此思古伤今之语。

此诗中八句,乃叙题;

前后各十二句,全以议论成章,他人无此深厚力量。

)①李陵书:“出征绝域。

”谢脁诗:“天际识归舟。

”②又:“荒城迥易阴。

”刘琨诗:“系马长松下。

”③《楚辞》:“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④周王褒诗:“久戍风尘色。

”⑤《蜀志》: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陈书》:萧摩诃仕陈,屡从吴明彻北伐,谓其材不减关张。

⑥《后汉书》:耿弇,字伯昭,从光武,拜建威大将军,后封好畤侯。

邓禹,字仲华,光武安集河北,拜前将军。

后定河东,拜为司徒,封高密侯。

⑦《蜀志》:谯周等上言,圣王应际而生,与神合契,愿大王应天顺民。

⑧武侯本传: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

”所谓“得士契无邻”也。

《史记》: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无邻,无与比邻也。

⑨《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黄生注帷幄,用子房事。

钓缗,用太公事。

《高帝纪》:“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房。

”⑩庾信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诗》:“其钓维何,维丝伊緍。

”《抱朴子》:施钓緍于修木之末。

缗,一作罠,引《文选注》鹿网为证,非也。

公在江边,故云钓缗。

(11)《前汉·盖宽饶传》:“进有忧国之心。

”(12)《楚辞》:“寂寞而绝端。

”沈约诗:“宁假洒衣巾。

”善作诗者,必构全局。

全局既定,则议论得展,而意义层出矣。

此篇,若无起段之激昂悲壮,则开端少力量。

若无后段之感慨淋漓,则收结少精神。

能以吊古之情,写用世之志,足今千年上下,英雄堕泪,烈士抚膺,不独记叙庙貌处,见其古色斑澜,哀音凄怆也。

孔明与伊吕相伯仲,旧说以关张相比并,非也。

一云:孔明岂与关张相并,直与耿邓相亲。

亦非也。

诗本言先主而突赞武候,语气不符。

据《杜臆》,公不以将材自居,而欲为中兴名佐,是也。

《钱笺》亦云:孰与四句,属公自叙语。

公当流落风尘之中,而追怀应天得士之遇,故有此言耳。

胡应麟曰:“力侔分社稷,志屈偃经纶”,欧、苏得之而为论宗。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程、邵得之而为理窟。

”鲁卫弥尊重,徐陈略丧亡”,鲁直得之而为沉深。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无已得之而为劲瘦。

“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圣俞得之而为闲澹。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去非得之而为浑雄。

凡唐末宋元人,不皆学杜,其体则杜集咸备。

元微之谓自诗人来未有如子美者,乃不易之论。

至轻俊学流,时相诋驳,累亦坐斯,然益足见其大也。

附记:昭烈帝庙祀千秋,而曹魏后世无闻,可见公道之在人心也。

又考汉魏陵墓,亦存毁各异,此天道之不爽者。

《津逮秘书》载惠陵一事,有蜀盗潜入隧道,见帝与关张共聚一堂,令盗饮酒一碗,赐玉带一围,其人战惧而出,所饮之酒乃漆浆也,所与之带乃白蛇也。

此见千古英灵,长存天壤矣。

近年甲寅乙卯之际,河北漳水中,有十五岁童子,夏浴于河。

腰斩尸浮。

其家惊异,使强壮负力者,仍入水中,又断足股而死。

士人群怒,因截河上下流,车涸其水,见一铁轮旋转如飞,轮角挂以利刃。

土人去其刃,碎其轮,见轮旁有石槨,用巨木撞破之,槨中铜弩齐发,射伤数人。

其内仍有石壁,土人用板扉蔽身,横撞而碎壁,内有两石榻,男左女右,对卧其上,衣冠面貌,宛若生存,视其碑石,知为魏武帝之墓。

众人恶其生前篡国,死后杀人,遂拽出其尸,粉碎骸骨。

先是一月、有营卒于梦中几一五十余岁丈夫,自称汉丞相云:“将来子当为我保护旧居。

”及将发之前一夕,又现梦云:“明朝难作,我室中金宝任汝携取,慎勿毁我身体。

”及期,众怒难解,此卒亦分其所藏故物。

时湖南逆藩称乱,遣河北兵会讨。

此卒为把总官,竟伤于炮火。

但能戮力从军,捐躯报国,胜于曹氏远矣。

噫!

疑冢七十,散布于太行河北,而真扩究为后人发掘,前以机械陷人,究以机械自灭,天网不漏,可为奸雄永鉴矣。

此时安阳邑令,乃莆田林进士,有刻文以纪真事。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9_68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224250231.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