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颜色如花画不成。
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
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注释注释:“薄命妾”即“妾薄命 ”,乐府杂曲歌辞名,见《乐府诗集》卷六十二 。
曲名本于《汉书·外戚传》孝成许皇后疏“妾薄命 ,端遇竟宁前”(竟宁,汉元年号 )。
李白等曾用这个乐府旧题写过乐府诗,咏叹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
元遗山取乐府旧题之意,谱入《 鹧鸪天 》词,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
词中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颜色”美,而以“画不成”加以强调和补充描绘“ 美 ”的程度。
作者在略一交代“颜色”之后,即以逆笔用比喻的手法,一连三句描述这女性的“薄命,三句三个层次。
“命如叶薄可怜生,”总写薄命 ,用“如叶”形容其薄,扣题。
因其命薄,所以可怜,“生”,语助词。
三四两句,分别从两个方面写其“ 薄命”,第三句,再取“浮萍”作比,写身如飘萍 。
“无根蒂”,即生活无定,且毫无社会地位,“自合 ”,是说命运注定,语似平常,而作者对这种命运愤懑之情,却暗含其中。
第四句又取“杨柳”作比,写其送往迎来的身世。
杨柳是离别的象征,故人折柳赠别。
杨柳还有“迎来”的一面,这一句,意在显示这女性的身世 ,从以杨柳喻其送往迎来的特质看,她可能是个妓女,这与上句的“无根蒂”正好相合。
词人把这位女性推到如此地步,正是为了极写其“薄命”。
“谁教”一词,用得很好,它既表现了这女性对自己“薄命”身世的哀怨,同时也表现了她的觉醒 ,这自然也是作者的觉醒 。
其思想感情较上句的“自合”显然浓烈而明朗得多了。
下片后三句转入抒情。
言这女性命虽薄,而情却深。
“海枯石烂”,即言其情深而执着。
但是,由于命运不好,不得与心目中的情人团聚,如同鸳鸯不能成对,孤身只影,凄然于“ 江南岸”。
这里也是再次写她的薄命。
是极痛苦悲惨的 ,故结句乃有“ 肠断枯荷夜雨声”之说。
这一句是就前句意思加以渲染烘托。
夜雨淅沥,敲打着枯荷,形成了一种极为凄凉的境界,身在其境的“鸳鸯只影 ”,怎么能不“肠断”呢”这一句,绘形绘声,再次为薄命人的悲惨遭遇传神写照。
这首词,几乎句句运用比喻,把“薄命”这样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形有色,化抽象的意识为具体的形象,这是本词用笔的高招。
另外,这首词似有其寄托意义,寓有作者的自我身世之感。
从“鸳鸯只影江南岸”看,此词似作于词人南渡之后,时值金朝垂危,国运和词人命运皆如飘萍。
作者思国念家,情缘不断 ,正是词中所说的“海枯石烂古今情”。
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对元遗山的这首词,似应当透过其表面形象,深入认识其寄托意义。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ci/1/28813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