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宛陵旧游

朝代:作者: 陆龟蒙 体裁: 七绝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

宛陵是汉代设置的一个古县城,隋时改名宣城(即今安徽宣城)。

它三面为陵阳山环抱,前临句溪、宛溪二水,绿水青山,风景佳丽。

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

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

大概是太白遗风所致,谢公楼遂成酒......更多

恨别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释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

“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个人的困苦经历......更多

悲从弟仲德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

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注释[说明]从诗中“衔哀过旧宅”句看,此诗与《还旧居》大约作于同一时期,即晋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

这首诗是诗人回条桑旧居......更多

拟咏怀诗 三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庾信

俎豆非所习。

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

应为万里侯。

燕客思辽水。

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娉。

质子值仍留。

自怜才智尽。

空伤年鬓秋。

注释第 424 页[①]俎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俎(zǔ阻),古代祭祀时盛放牛羊的礼器。

豆,古代高足食器。

俎豆合言,代指朝廷的典礼。

帷幅(wò握):军帐,一般用以代指古代军中的指挥部或谋略。

这两句是说,自己既没有作使臣应酬于敌国庙堂的办法,也没有带兵打仗的谋略。

第 424 页......更多

拟四愁诗(并序)

朝代:作者: 冯惟健

我所思兮在衡阳,欲往从之湘水长。

父兮驱车五马良,为国经营筋力强。

坐纡筹策驯蛮羌,指挥军饷收夜郎。

出门四顾谁相将,瞻依斗极怀君王。

思之不见心烦伤。

¤注释注释:(汉张衡寄意于君,作《四愁诗》,然实一愁止耳。

北海冯惟健赋命蹇坎,守道自信,皇皇京国。

于时父守石阡,母弟侨于青,妻子还闾阳,朝夕怀念,不宁厥居,乃若所愁,真四愁矣,故拟而赋焉。

然衡托物之兴远,余述事之意多期于道,实不论工拙,览其作者,可以流涕矣......更多

挽郭知府

朝代:作者: 李祥

平生孤苦范希文,盖世功名自立身。

要识乡闾称孝子,定知宗社作忠臣。

一麾未足抟云翼,五鼎犹怀念棘薪。

怅望新阡无路到,他年宿草亦沾巾。

新水令

朝代:作者: 无名氏 体裁:

冒风连骑出金城,闻孤猿韵切,怀念亲眷。

为笑徐都尉,徒夸彩绘,写出盈盈娇面。

振旅阗阗。

讶睹阆苑神仙。

越公深骤万马,侵凌转盼。

感先锋,容放镜,收鸾鉴一半。

归前阵,惨怛切,同陪元帅恣欢恋。

二岁偶尔,将军沈醉连绵,私令婢捧菱花,都市寻遍。

新官听说邀郎宴。

因令赋悲欢。

孰敢。

做人甚难。

梅妆复照,傅粉重见。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

朝代:作者: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释注释: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

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

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

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

“举......更多

日暮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注释: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

黄昏时分,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山村寂静的景色:“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

首联从《诗......更多

易水歌

朝代: 先秦 作者: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注释注释:"萧萧"二字诗中常见。

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

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

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易......更多

1617181920 共4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