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慢/采桑子慢

朝代:作者: 蔡伸 体裁:

明眸秀色,别是天真潇洒。

更鬓发堆云,玉脸淡拂轻霞。

醉里精神,众中标格谁能画。

当时携手,花笼淡月,重门深亚。

巫峡梦回,已成陈事,岂堪重话。

谩赢得、罗襟清泪,鬓边霜华。

念*伤怀,凭阑烟水渺无涯。

秦源目断,碧云暮合,难认仙家。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九日拜大兄坟

朝代:作者: 汪晫

携家松底酹虾蟆,椒荔豚肩荐菊芽。

吾父洲中无橘树,与兄庭下有荆花。

和羹莫遂笺边让,破帽无能落孟嘉。

衰老伤怀泪痕冷,年来须鬓白多些。

九章之三 哀郢

朝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体裁: 楚辞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都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申之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杨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蝉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更多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朝代:作者: 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更多

人月圆 吴门怀古

朝代:作者: 张可久 体裁: 散曲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榭,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释吴激(1090-1142),字彦高。

原为宋臣......更多

人月圆 子昂学士小景 北曲聊乐府续集吴监

朝代:作者: 张可久 体裁:

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

粼粼浅水,丝丝老柳,点点盟鸥。

翰林新画,云山古色,老我清愁。

淡烟浑似,以高祠下,七里滩头。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银丝,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最怜人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榭,堂前燕子,......更多

从叔母杨氏輓词

朝代:作者: 苏洵

老人凋丧悲宗党,寒月凄凉葬旧林。

白发已知邻里暮,伤怀难尽子孙心。

几年赠命涵幽壤,当有铭文记德音。

千里缄词托哀恨,鸣鸣引者涕中吟。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朝代:作者: 杜甫

长啸宇宙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柢。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

萧萧白杨路,洞彻宝珠惠。

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卫。

宗儒俎豆事,故吏去思计。

眄睐已皆虚,跋涉曾不泥。

向来映当时,岂独劝后世。

丰屋珊瑚钩,骐驎织成罽。

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分宅脱骖间,感激怀未济。

众归赒给美,摆落......更多

六幺令

朝代:作者: 李纲 体裁: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注释注释:原序: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这首词大约作于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词中借金陵怀古之题,抒抗金报国之志,直接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不妥协态度。

上片极写六朝古都——金......更多

减字木兰花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刘郎已老。

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

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

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

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释注释: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 。

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

词的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

首句用唐诗人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中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

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是在两次被贬南方之后,已经步入老年,有许多感慨。

而朱敦儒写这首词也是在南渡之后,也老了,同有刘......更多

12345 共2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