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朝代:作者: 段成己 体裁:

酒偿春笑二豪。

题诗品物愧时髦。

心如幽鸟忘机静,身似虚舟到处漂。

须富贵,是何朝。

一杯聊慰楚人骚。

逢花堪赏应须赏,座有佳宾尊有冷卧空齐鼻吼雷。

野禽呼我上崔嵬。

幽怀毕竟凭谁写,笑口何妨对酒开。

岩锁茑,径封苔。

爱闲能有几人来。

虚名盖世将安用,引断长绳唤不瀑布岩前水满溪。

青阳庙下四山围。

歌残白雪云犹*,舞落乌纱鸟忽飞。

迷晚色,锁晴霏。

野花如绮柳如丝。

一尊不惜颓然醉,明日重来已后谁伴闲人闲处闲。

梅花枝上月团......更多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作者: 释绍昙

贫苦芝峰,赏元宵节。

宴乐佳宾,将何铺设。

明挑海底灯,细剪亭前月。

打拍东山瓦鼓歌,掤领先剌札,乐有余,清不彻。

趣味森严,恰似赵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哑,不是知心向谁说。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作者: 释绍昙

无辨古今眼,有辨古今舌。

说得十分真,何如见得彻。

见得彻,耿耿心灯夺夜寒。

年年宴赏元宵节。

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朝代:作者: 贺铸 体裁:

闲把琵琶旧谱寻。

四弦声怨却沈吟。

燕飞人静画堂深。

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

一从灯夜到如今。

注释注释:此词是闺怨词中的佳作。

词中前五句一句一意境,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 ,表达出极缠绵悱恻的情感。

末句一笔叫醒,使全篇实处皆虚,陡入胜境,加强了全词情感的力度和深度 。

《白雨斋词话》评此词结句云:“妙处全在结句,开后人无数章法。

上片起首一句用韦庄《谒金门》词“闲抱琵琶寻旧曲 ”句 。

“把”、“抱”同......更多

夜行船 闻卖杏花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不翦春衫愁意态。

过收灯、有些寒在。

小雨空帘,无人深巷,已早杏花先卖。

白发潘郎宽沈带。

怕看山、忆它眉黛。

草色拖裙,烟光惹鬓,常记故园挑菜。

注释注释①过收灯:过了灯节。

②潘郎:见前词《夜合花》注。

评解本词因闻卖杏花而引起怀人之幽思。

上片着意描绘杏花春景。

初春季节,微雨轻寒,深巷无人,闻卖杏花。

下片写故园之思,怀人之情。

常记故园挑菜,忆他眉黛春山,鬓影裙腰。

而今潘郎憔悴,往事不堪回首。

全词生动而又细腻地......更多

好事近

朝代:作者: 朱敦儒 体裁: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注释注释: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 ,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

起首两句写楼外 。

春雨绵绵密密,象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

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

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

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更多

忆秦娥

朝代:作者: 张翥 体裁:

金杯侧。

东风易醉多情客。

多情客。

送君南浦,送春南陌。

落花巧妒罗裙色。

舞红变尽休轻拆。

休轻拆。

待他归看,旧时宽窄。

金杯侧。

东风易醉多情客。

多情客。

送君南浦,送春南陌。

落花巧妒罗裙色。

舞红变尽休轻拆。

休轻拆。

待他归看,旧时宽窄。

元宵节。

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

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

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

晓烟轻散,帝城宫阕。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渔家傲

朝代:作者: 王安石 体裁:

灯火已收正月半。

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

骑款段。

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

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

吹梦断。

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作者退隐之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

灯火,指元宵节彩灯。

宋时元夜灯节 ,热闹异常 。

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 。

”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更多

薄幸

朝代:作者: 贺铸 体裁: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先许,欲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鼙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注释注释:又作:艳真多态。

更的的,频回眄睐。

便认得、琴心相许,与写宜男双带。

记画堂、斜月朦胧,轻颦微笑娇无奈。

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偷......更多

蝶恋花 密州上元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 ”,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

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

元宵的特点,就是“ 灯火”。

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 ”,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李白曾有诗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但元宵......更多

12345 共6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