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

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碟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释注释:①词由暮春而发思乡之念。

上片以描摹春色为主,春色虽好而将归;

春带愁来,却不带将愁去,把愁留在人心里。

下片由春愁而乡愁,是家国千里之愁,无人可诉之愁,乡梦难成之......更多

满江红

朝代:作者: 郭应祥 体裁: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

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满江红 重九日,山居感兴

朝代:作者: 段克己 体裁:

五柳成阴,三径晚、宦游无味。

还自叹、迎门笑语,久须童稚。

归去来兮尊有酒,素琴解写无弦趣。

醉时眠、推手遣君归,吾休矣。

富与贵,非吾事。

贫与贱,宁吾累。

步东篱遐想,昔人高致。

霜菊盈丛还可采,南山依旧横空翠。

,但悠然、一点会心时,君须记。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

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更多

灞上

朝代:作者: 纥干著

鸣鞭晚日禁城东,渭水晴烟灞岸风。

都傍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出处全唐诗:卷769-25

点绛唇

朝代:作者: 无名氏 体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注释注释: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 起来慵整纤纤手 ”,“ 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更多

点绛唇

朝代:作者: 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注释注释:这首词另题为“雪中看西湖梅花作 ”。

作者雪中游湖观梅,雅兴不浅。

他看到了一段画意,又赏到几分春意,信手拈来似的作成此词 ,“不为雕琢,自然大雅 ”(《词林纪事》卷九引《词苑》)据说朱敦儒拜访作者之父不遇 ,于几案间见此词 ,遂书于扇而去(陈鹄《耆旧续闻》)。

由此可见它为人所爱赏。

上片写作者......更多

点绛唇

朝代:作者: 李清照 体裁: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1]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2],望断归来路。

注释注释:[1]衹(zhǐ):只,仅仅。

[2]芳草:芳香的青草。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 。

“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更多

点绛唇

朝代:作者: 李清照 体裁:

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3],袜刬[4]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注释:(明代杨慎编《词林万选》首标此词为李清照作,而明代杨金刊本《草堂诗余》又题作苏轼词,明代陈耀文编《花草粹编》等又作无名氏作品。

)[1]蹴(cù):踏。

[2]慵整:懒整。

[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4]袜刬(chǎn):穿袜行走。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更多

点绛唇 越山见梅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

瘦还如许。

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

行人去。

暗消春素。

横笛空山暮。

注释注释:吴梦窗的这首《点绛唇》着力之处既不在句法章法的光彩夺目,亦不在刻意追险求奇,一字一句皆出自天然。

只是由于其立意之高、取径之远,使得这首词读来颇具灵性,处处流露出真实性情。

体现了梦窗词清疏空灵的本色。

“春未来时 ,酒携不到千岩路。

”起二语,从侧面着笔,所感甚大。

春天还未到来时,人们自然不会携......更多

点绛唇 送李琴泉

朝代:作者: 吴大有 体裁: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

酒阑呼渡。

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

添愁绪。

断肠柔橹。

相逐寒潮去。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作者为吴大有,宝祐年间为太学生,宋亡以后,他退隐山林,不任蒙元。

该词淡雅隽永,别具情致。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两句起笔,写出离别的地点在“江上旗亭”。

旗亭,即洒楼 ;

在江边小酒楼里为朋友饯行。

离愁难堪,更何况“送君还是逢君处 ”。

过去欢乐地相逢在这个地方,而眼下分......更多

5152535455 共8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