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 赠徐伯枢

朝代:作者: 谢应芳 体裁:

兰雪衣衿,芝雪冠佩,*唾动成珠玉。

芳草萋迷,蓬莱杳渺,皎皎白驹空谷。

濯发沧洲,怡颜芳树,乐甚从伶丝竹。

问天生、湖海元龙豪气,肯令消缩。

君不见二陆联芳,三苏接武,声动九重黄屋。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真足快人心目。

拂袖东胶,出门西笑,莫恋故园松菊。

看浊河、流水重清,齐唱太平遗曲。

十载燕山,十年江上,惯见半生风雪。

对雪无舟,泛舟无雪,不遇并时高洁。

断港残沙,今兹何夕,一似剡溪归越。

但掀篷、数尺梅花,人迹鸟......更多

茶瓶儿

朝代:作者: 李元膺 体裁:

去年相逢深院宇。

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

空物事、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释注释: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

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在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

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

那位女子在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

《金缕衣》......更多

草虫

朝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喓喓[1]草虫,趯趯[2]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注释:[1]:音要,虫鸣。

草虫:一种能叫蝗虫[2]:音梯,昆虫跳跃之状仲春采蕨,正是男女求爱季节[3]:音戳,愁苦的样子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更多

草衣文殊赞

朝代:作者: 释心月

草离离,发垂垂。

神出鬼没,佛眼难窥。

能坐毗耶之舌,而不能出女子之定。

能行法王之令,而不能免迦叶之疑。

五台山势峭巍巍,返掷还他狮子儿。

荔枝歌

朝代:作者: 陈襄

番禺地僻岚烟锁,万树累累产嘉果。

汉宫坠落金茎露,秦城散起骊山火。

炎炎六月朱明天,映日仙枝红欲燃。

自古清芬不能遏,留得嘉名为椹仙。

上皇西去杨妃死,蛮海迢迢千万里。

华清宫阙阒无人,南来不见红尘起。

至今荣植遍闽州,离离朱实繁星稠。

一日为君空变色,千里凭谁速置邮。

可怜锦幄神仙侣,为饮凝漿涤烦暑。

绮筵不惜十千钱,酩酊秦楼桂花醑。

秦楼女子绣罗裳,凤箫鸣咽流宫商。

醉歌一曲荔枝香,席上少年皆断肠。

莲花

朝代:作者: 包恢 体裁: 七古

暴之烈日无改色,生於浊水不受污。

疑如娇媚弱女子,乃似刚正奇丈夫。

有色无香或无实,三种俱全为第一。

实里中怀独苦心,富贵花非君子匹。

莺啼序

朝代:作者: 吴文英 体裁: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

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

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拖凤股盘云坠。

听银床声细。

梧桐渐搅凉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粱燕子。

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

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

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

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

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

嫣香易落,回头澹碧......更多

菩萨蛮

朝代:作者: 词 类别:闺情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释作者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

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更多

菩萨蛮

朝代:作者: 孙洙 体裁:

楼头上有三通鼓。

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

琵琶曲未终。

回头肠断处。

却更廉纤雨。

漫道玉为堂。

玉堂今夜长。

注释注释: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 !

”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

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在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 。

“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

......更多

菩萨蛮

朝代:作者: 晏几道 体裁: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注释注释: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 ”;

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 ,只写弄筝的情态 ,而幽恨自见。

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 。

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 。

“一弄”,奏一曲。

曲为“湘江曲”,内容亦......更多

6667686970 共9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