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信笔 朝代: 清 作者: 陈长生 软红无数欲成泥,庭草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画檐西。注释说明这首诗是写庭园一角小景。风筝断线堕地是春天常见的事,一经点化入诗,便觉得春意盎然。诗中所写“吹落画檐西”五字,不必说明东风而东风自见。解释①软红--红尘,这里指落花。②画檐--雕画的屋檐。 春晓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绝 类别:记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注释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闻:听。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更多 春晚 朝代: 宋 作者: 苏文饶 体裁: 七绝 类别:记时 芳草莫寻游处迹, 好花空认折残枝。啼莺似怨归何速? 舞蝶应怜出太迟。注释注释:①题原作“春暮”,作者原作“蔡文饶”,均据《宋诗纪事》改。②归何速:感叹春天去得太快。 春游湖 朝代: 宋 作者: 徐俯 体裁: 七绝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注释注释夹岸:水的两岸。蘸水开:湖中水满,两岸的桃花好像是蘸着水开放。断桥:被水淹没的桥。 度:过。古诗今译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绵绵,湖水上涨,将桥淹没了,游人不能过河。正在人们为难的时候,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赏析徐俯(1075-1141)字师川,号东......更多 昭君怨 梅花 朝代: 宋 作者: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注释注释:郑域,字中卿。宋人张炎说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自从《诗经·摽......更多 暮春送别 朝代: 唐 作者: 韩琮 体裁: 七绝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释注释: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韩琮此诗则匠心独运,撇开柔情,着重摛“古今情”。这就不落俗套,别具新意。“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更多 木兰花慢 桃源 朝代: 元 作者: 梁寅 体裁: 词 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渔郎未必是仙才。偶尔到天台。喜相问相邀,山中肴*,树里尊*。何便寻归路,是风波险处未心灰。要似秦民深隐,桃花只好移栽。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更多 木兰花慢 桃源 朝代: 元 作者: 梁寅 体裁: 词 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渔郎未必是仙才。偶尔到天台。喜相问相邀,山中肴*,树里尊*。何便寻归路,是风波险处未心灰。要似秦民深隐,桃花只好移栽。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渔郎未必是仙才。偶尔到天台。喜相问相邀......更多 木兰花慢 清明上已同日,亦吾生少遇,? 朝代: 元 作者: 姚燧 体裁: 词 畅光风袅袅,转幽蕙,泛崇兰。最上已清明,相期一日,百岁逢难。秋千自儿女事,快邻翁、覆手羽觞乾。莫道韶华一月,从今已属春残。故人回首隔长安。轮值下金銮。对赐火新烟,应思禊,何地江干。依然齿牙牢在,并年时、花似露中看。独赖中书未老,言时发尚冲冠。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流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更多 杂曲歌辞·达摩支 朝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体裁: 乐府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注释注释:“达摩支”,又称“泛兰丛”,乐府曲名。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借咏叹北齐后主高纬荒淫奢侈、亡国殒身故事,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进行针砭。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捣麝成尘香不灭,......更多 7677787980 共8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