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立春日读白乐天浩歌行不觉身年四十七

朝代:作者: 蔡戡 体裁: 七律

不觉身年四十七,此身虽在鬓如霜。

平生意气空摧索,老去功名付渺茫。

愁里不知佳节至,尊前那复少年狂。

梅花纸帐焚香坐,感旧伤怀泪两行。

注释注释:原题:丁未立春日读白乐天浩歌行不觉身年四十七之句时方悼亡有感而作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

朝代:作者: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出处全唐诗:卷360-40

别岁

朝代:作者: 吴泳

故乡於此时,酿熟岁猪肥。

骨董羹延客,屠酥酒饷儿。

灶涂醉司命,门帖画钟馗。

多少伤怀事,溪云带梦归。

卜算子慢

朝代:作者: 柳永 体裁: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乃归云谁寄?

注释注释:此词为摹写羁旅行役和离情别绪的佳作。

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在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 、传书无凭的......更多

卜算子

朝代:作者: 杜安世 体裁:

尊前一曲歌。

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於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注释注释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评解这首词描述一次宴会上的情景,表现了难以诉说的哀愁。

上片写歌者的悲凄。

尊前一曲,含意千重。

未歌而泪先流。

下片写听者的深切同情。

此情此景,令人不忍闻问。

全词通篇抒情,深沉哀婉,含蓄细腻。

隐含着离愁别恨。

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更多

和乐天早寒

朝代: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五律

雨引苔侵壁,风驱叶拥阶。

久留闲客话,宿请老僧斋。

酒瓮新陈接,书签次第排。

翛然自有处,摇落不伤怀。

出处全唐诗:卷357-62

庆宫春

朝代:作者: 姜夔 体裁: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注释注释:原序: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后五年冬,......更多

废寺

朝代:作者: 张治

古寺饶苍苔,断础委蔓草。

秋高木叶深,霜重池荷老。

日光穿云来,竹色不可扫。

世代成古今,恻然伤怀抱。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二

张好好诗并序

朝代:作者: 杜牧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更多

归王宫次年作

朝代:作者: 司马图 体裁: 七律

乱后烧残数卷书,峰前犹自峦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注释:司空图的诗歌多是山林遣兴、 闲吟自适的作品,但其中也有反映社会动乱现实的悲慨之作。

这首《归王官次年作 》,正是兼有二者特点的作品,它既表现了司空图归隐后的与世无争 、放浪山水之情 ,同时也曲折地流露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和苦闷,体现出“韵外之致 ”和“ 味外之旨 ......更多

678910 共2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