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送郑厚卿赴衡州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释注释①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时稼轩闲居带湖。

郑厚卿:稼轩友人,疑即郑如崈(同“崇”)。

据《宋衡州府图经志》:“郑如崈,朝散郎,淳熙十五年四月到,绍熙元年正月罢。

......更多

水调歌头 送陈咏之归镇阳

朝代:作者: 蔡松年 体裁:

东垣步秋水,几曲冷玻璃。

沙鸥一点晴雪,知我老无机。

共约经营五亩,卧看西山烟雨,窗户舞涟漪。

雅志易华发,岁晚羡君归。

月边梅,湖底石,入新诗。

飘然东晋奇韵,此道赏音稀。

我有一峰明秀,尚恋三升春酒,辜负绿蓑衣。

为写倦游兴,说与水云知。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更多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注释: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更多

永宁遣兴三首

朝代:作者: 张耒

国破空陵墓,时移改要冲。

人随幽谷路,县隐乱山峰。

零落荒祠树,悠扬晚寺钟。

犹传仙旧隐,跨鹿有遗踪。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凤凰山下雨初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1],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注释:[1]芙蕖,荷花。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

......更多

江神子/江城子 题黄州杏花村馆驿壁

朝代:作者: 谢逸 体裁: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

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望断江南山色远。

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

粉香融。

淡眉峰。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注释注释①溶溶:水流动貌。

②素光:形容月光皎洁。

评解杨柳浓阴,碧水溶溶。

野渡无人,山色淡远。

杏花村馆,环境清雅。

这首词由写景到怀人;

由眼前到过去,又由过去写到现在。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幽思。

全词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饶有韵......更多

江西道中作三首

朝代:作者: 张祜 体裁: 五律

日落江村远,烟云度几重。

问人孤驿路,驱马乱山峰。

夜入霜林火,寒生水寺钟。

凄凉哭途意,行处又饥凶。

西江江上月,远远照征衣。

夜色草中网,秋声林外机。

渚田牛路熟,石岸客船稀。

无复是乡井,鹧鸪聊自飞。

秋滩一望平,远远见山城。

落日啼乌桕,空林露寄生。

烧畬残火色,荡桨夜溪声。

况是会游处,桑田小变更。

出处全唐诗:卷510-87

江陵使至汝州

朝代:作者: 王建 体裁: 七绝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释注释:这首纪行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今河南临汝县)时写的。

第一句是回望来路。

巴路,指的是通向江陵、巴东一带的道路。

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

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

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更多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注释注释:①大约作于庆元二年(1196),时稼轩罢居带湖。

灵山:位于江西上饶境内。

古人有“九华五老虚揽胜,不及灵山秀色多”......更多

洒泉子

朝代:作者: 潘阆 体裁:

长忆西山。

灵隐寺前三竺后。

冷泉亭上几行游。

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图看。

终是欠峰峦。

注释注释:此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 ,交替使用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手法,回忆了杭州西山胜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周围胜地的深挚眷恋。

上片起首一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

第二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

第三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更多

678910 共1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