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朝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更多 望庐山瀑布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注释①“日照”句:《太平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贺,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品评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更多 山行 朝代: 唐 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5.坐:因为;由于。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更多 滁州西涧 朝代: 唐 作者: 韦应物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注解: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韵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更多 初入武夷 朝代: 唐 作者: 李商隐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幔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注释又作宋朝陆游作,收入全宋诗卷二一六四幔亭:幔亭峰,源于幔亭宴。相传秦皇二年(公元前220年)八月十五日,皇太姥,武夷君和魏王子骞等仙人大宴乡民于幔亭峰。当晚月朗星稀,在峰巅化彩霞为幔,设幔亭二百多间,宴请乡民二千余人。宴罢,乡人一到山下,彩云回合,狂风四起,卷走虹桥。回顾山顶,竟寂无一物,只有丹崖翠壁依然如故。“幔亭”由此而称。 南游吟草 朝代: 现代 作者: 郁达夫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望天门山 朝代: 唐 作者: 李白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释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更多 环山胜景 朝代: 清 作者: 王良谷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三青高岭峙东西,岭上风光一望齐。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 武夷茶歌 朝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注释武夷山在建溪上流的崇阳溪之畔,故武夷茶常有建溪茶、建茶或建州茶之称。范仲淹生于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他著诗极力赞美武夷茶之时,武夷茶正以“腊面茶”的贡茶形式,极享盛誉于京城和全国。 江南春 朝代: 唐 作者: 杜牧 体裁: 七绝 类别:山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更多 12 共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