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廷珍以诗见惠因用其韵

朝代:作者: 晁公溯

诗礼初闻卫尉旁,起家期擅蜀文章。

快吟芍药当阶句,剩香芙蓉别殿香。

师正二哥正三哥以诗贺雨次韵为谢

朝代:作者: 晁公溯

汉家用牧守,斗酒得西凉。

圣朝盖不然,事举或言扬。

顾我误见收,分符来一方。

深知舜门辟,远见禹迹茫。

春秋祀百神,芒芒降嘉觞。

昨者为旱祷,紫檀烛神光。

高天忽飞雨,未彻金炉香。

润得三晶林,获待九秋霜。

敬归慈姥泉,导以旂旐央。

天功及帝力,与尔俱敢忘。

师永锡家青神喜红花堰兴作诗因次韵

朝代:作者: 晁公溯

终岁辛勤农在野,边头亦闻军茇舍。

指挥郡县催挽输,兼作苇蒲收{上厭下木}柘。

诸将但思弧矢利,教我力耕谁暇议。

兵多食少将奈何,请君往问司徒锐。

秦人凿渠开陌阡,从临关东常晏然。

当时列国岂知此,楚王内府藏三钱。

何须飞来黄鹄语,吾已得于褐之父。

红花堰废今百年,不复秋成颂多稌。

君看初未作此陂,夏无暑雨民怨咨。

锸声殆合桑林舞,千夫斸荒汗如雨。

道旁笑指堰复兴,他日饱食勿忘今。

师永锡少出通义其归携伯浑诗来因用其韵伯浑

朝代:作者: 晁公溯

益州古建国,远自蚕丛来。

吾敢怪鳖灵,人有化牛哀。

惟爱老翁井,苏仙手所开。

乘轺难少留,门前厩吏催。

愧子远相送,同把岩下杯。

至今梦见之,石壁青崔巍。

岂伊四座客,能屈一世才。

去者不可招,至才不可推。

注释原题:师永锡少出通义其归携伯浑诗来因用其韵伯浑顷尝相送至下岩也

师永锡馈鹿

朝代:作者: 晁公溯

麋鹿爱丰草,群行鸣呦呦。

自谓山林逃,可免刀几忧。

于人亦何事,之死盖有由。

所入谅不深,竟为蜀网求。

所以安期生,高举崑崙丘。

辍食为叹息,吾其将远游。

幽园

朝代:作者: 晁公溯

幽园有嘉植,盛夏乃繁阴。

竹节见青眼,榴花开赤心。

楼高可遐览,地近无远寻。

时能卜胜地,于此盍朋簪。

张君玉用伯浑韵见示次韵为谢

朝代:作者: 晁公溯

瞿唐石城干云霄,城中飞书频见招。

主公贤似晋重耳,兼如郇瑕地沃饶。

此行华堂伴清燕,退食从容日相见。

篇章卷舒文锦绣,光彩照映军组练。

子宁为官滞一州,不须仰天歌四愁。

主公早晚登凤阁,子亦牵联立螭头。

张若虚乃予妻党汤德翁外孙喜其来赋比

朝代:作者: 晁公溯

我昔见德翁,其人直且温。

共知怀抱清,宜使乡党尊。

竟无蒲轮召,遂葬蒿里园。

张子极季发,乃是外诸孙。

谨厚甚似之,好修仍寡言。

功名在少壮,简编勤讨论。

剩观书连屋,愿闻策临轩。

方起宁氏宅,再兴文纪门。

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槚亦无

朝代:作者: 晁公溯

旄头光垂北风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华清晓巡朔方,咸阳宫殿生荆杞。

胡儿解鞍留汉土,凝碧池头日歌舞。

一朝忽弃洪河南,来归舆图丞相府。

当初乱离谁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复何似。

至今兵罢关泥开,始有北客中原来。

历言王侯故第宅,瓦砾半在高台摧。

最怜长杨与宣曲,树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废花自开,辇路春回草还绿。

宫中千门万户空,兽扉凝尘生网虫。

遗民相对向天泣,耳冷不闻长乐钟。

外城白尽无人行,......更多

怀子兼弟时在宁江赴试

朝代:作者: 晁公溯

江晚微收潦,乘流久已归。

沈郎正多病,水帝有余威。

鸿雁几时到,脊鴒相背飞。

题书问行李,东望独依依。

1617181920 共4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