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有苦乐行时从司空鱼公北征。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劳者且莫歌,我欲送君觞。从军有苦乐,此曲乐未央。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东过秦宫路,宫路入咸阳。时逢汉帝出,谏猎至长杨。讵驰游侠窟,非结少年场。一旦承嘉惠,轻身重恩光。秉笔参帷帟,从军至朔方。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断绝海云去,出没胡沙长。参差引雁翼,隐辚腾军装。剑文夜如水,马汗冻成霜。侠气五都少,矜功六郡良。山河起目前,睚眦死路傍。北逐驱獯虏,西临复旧疆。昔还赋馀资,今出乃赢粮。一矢弢夏服,我弓......更多 写情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注释注释:这首七绝以《写情》为题,细玩全诗,很象是写恋人失约后的痛苦心情。此诗所写的时间是在女友失约后的当天晚上。诗人躺在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上,耿耿不寐,思绪万千。原来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约会告吹了。对方变心了,而且变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连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佳期”而言“千里”,可见是远地相期,盼望已久,机会难得。“休”......更多 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苍崖抱寒泉,沦照洞金碧。潜鳞孕明晦,山灵閟幽赜。前峰何其诡,万变穷日夕。松老风易悲,山秋云更白。故人邑中吏,五里仙雾隔。美质简琼瑶,英声铿金石。烦君竟相问,问我此何适。我因赞时理,书寄西飞翮。哲匠熙百工,日月被光泽。大国本多士,荆岑无遗璧。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群材既兼畅,顾我在草泽。贵无身外名,贱有区中役。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人生已如寄,在寄复为客。旧国不得归,风尘满阡陌。出处全唐诗全唐诗......更多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注释: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7_89全唐诗:卷283_97 宣上人病中相寻联句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联句 策杖迎诗客,归房理病身。闲收无效药,遍寄有情人。[广宣]草木分千品,方书问六陈。还知一室内,尔我即天亲。[李益]出处全唐诗 宿石邑山中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注释注释:这首七绝以极简炼的笔触,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石邑,古县名,故城在今河北获鹿东南。石邑一带为太行山余脉,山势逶迤,群峰错列,峻峭插天。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更多 相和歌辞·宫怨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乐府 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出处全唐诗:卷20_117 七言滑语联句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雨里下山蹋榆皮,[颜真卿]莓苔石桥步难移,[皎然]芜荑酱醋吃煮葵,[刘全白]缝靴蜡线油涂锥,[李崿]急逢龙背须且骑。[李益]出处全唐诗 上汝州城楼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注释注释: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更多 上黄堆烽 朝代: 唐 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心期紫阁山中月,身过黄堆烽上云。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出处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114 12345 共1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