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朝行视园树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

出处全唐诗:卷229_54

寒食夜苏二宅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寒食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注释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

《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①。

汀烟轻冉冉②,竹日净晖晖③。

田父要皆去④,邻家问不违⑤。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⑥。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

下四,寒食所接之人。

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更多

寓目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注释鹤注诗云关云、塞水、羌女、胡儿,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

《左传》:“得臣与寓目焉。

”梁元帝《答张缵文》:“寓目写心,因事而作。

”一县葡萄熟①,秋山苜蓿多②。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③。

羌女轻烽燧④,胡儿掣骆驼③。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③。

(寓目,动边愁也。

上六,皆目中所见者。

末点眼字以醒题。

首联,物产之......更多

将晓二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

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

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

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

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

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注释鹤注此当是永泰元年冬云安作。

石城除击析①,铁锁欲开关。

鼓角愁荒塞,星河落曙山。

巴人常小梗②,..蜀使动无还。

垂老孤帆色③,飘飘犯百蛮④。

(此诗,晓发云安而作。

上四将晓景事,下四将晓心绪。

析方静而鼓角又鸣,......更多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释此诗作于公元七六三年。

从诗看,知李剑州当时任剑州刺史,是位有才能而未被朝廷重用的地方官。

前一年,杜甫到过那里,和他有交往。

这年,杜甫曾经准备离蜀东行,写了这诗寄给他。

律诗受到声律和对仗的束缚,容易流于板滞平衍,萎弱拖沓,正如刘熙载所说:“声谐语俪,往往易工而难化。

”(......更多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

朝代:作者: 杜甫

我来入蜀门,岁月亦已久。

岂惟长儿童,自觉成老丑。

常恐性坦率,失身为杯酒。

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

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既无游方恋,行止复何有。

相逢半新故,取别随薄厚。

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眷眷章梓州,开筵俯高柳。

楼前出骑马,帐下罗宾友。

健儿簸红旗,此乐或难朽。

日车隐昆仑,鸟雀噪户牖。

波涛未足畏,三峡徒雷吼。

所忧盗贼多,重见衣冠走。

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

随云拜东皇,挂席......更多

小园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由来巫峡水,本自楚人家。

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秋庭风落果,瀼岸雨颓沙。

问俗营寒事,将诗待物华。

出处全唐诗:卷229_56

小至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注释](1)五纹:五色彩线。

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

(2)葭:初生的芦苇。

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动飞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

(3)腊:腊月。

......更多

少年行二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乐府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注释鹤注此上元二年夏在成都作。

莫笑田家老瓦盆①,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玉惊人眼②,共醉终同卧竹根③。

(首章,有达观齐物意,乃晓悟少年之词。

卢注瓦盆与金玉虽异,若论盛酒而饮,及其醉时,则彼此共卧于竹根,又何贵贱之别乎?

)①《后汉·逢萌传》:“首戴瓦盆。

”《阮籍传》:“不复用......更多

3132333435 共11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