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七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注释其七(1)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2)。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3)。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4)。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5)。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6)!

〔注释〕(1)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

佳人酣歌,终将衰老;

明月皎皎,将为云掩;

灼灼叶花,终......更多

拟古 其三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注释其三(1)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2)。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3)。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4)。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5)。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6)?

〔注释〕(1)这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更多

拟古 其九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注释其九(1)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2)。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3)。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4)。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5)?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6)!

〔注释〕(1)这首诗具有明显的政治寓意。

诗人以桑喻晋,言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植根不固,依非其人,最......更多

拟古 其二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

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注释其二(1)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2)。

问君今何行?

非商复非戎(3)。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4)。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5)。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6)。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7)。

〔注释〕(1)这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更多

拟古 其八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注释其八(1)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2)。

谁言行游近?

张掖至幽州(3)。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4)。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5)。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6)。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7)?

〔注释〕(1)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更多

拟古 其六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注释其六(1)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2)。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3)。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4)。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5)。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6)。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更多

拟古 其四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注释其四(1)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2)。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3)。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4)。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5)。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6)。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7)。

颓基无遗主,游......更多

拟古诗

朝代: 魏晋 作者: 袁宏

高馆百余仞。

迢递虚中亭。

文幌曜琼扇。

碧疏映绮棂。

拟庭中有奇树诗

朝代: 魏晋 作者: 陆机

欢友兰时往。

迢迢匿音徽。

虞渊引绝景。

四节逝若飞。

芳草久已茂。

佳人竟不归。

踯躅遵林渚。

惠风入我怀。

感物恋所欢。

采此欲贻谁。

拟挽歌辞 其一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

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注释[说明]挽歌,哀悼死者的歌。

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六十三岁。

《挽歌诗》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

这组自挽的《挽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挽歌诗”,逯本作“拟挽歌辞”,今据萧统《文选》所引第三首及陶本改。

其一(......更多

3132333435 共860条